校园欺凌的案例(校园欺凌的案例2023)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校园欺凌的案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校园欺凌的案例2023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你听过哪些校园霸凌事件?
近年来校园暴力不断发生,今天我就来盘点一下,近年来中国比较恶劣的几件校园暴力事件,这些霸凌者手段之残忍,绝对不是小孩子之间的嬉戏打闹,需要家长们足够重视以下盘点的也都是世界上众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冰山一角沧海一粟而已,还有许多校园暴力隐藏在阴暗的角落不为人知。
2012年,广州清远某学校内宿舍一名插班生遭遇四名女生的围殴,不断地对他进行打耳光扯头发,将她推在地上,猛踹,周围的学生都在旁取笑,受害者施暴者还把打人的过程录成视频发到网上。
2013年,昆明市女大学生徐婷婷,被11名男生虐待,男生们将她抱起扔入河中,欣赏他在水中挣扎,她爬上岸,又被男生扔下,反复多次被扔下河男生还朝他身上扔石头,向她吐口水,将他从河里拽上来拽在地上,扯她的头发,对她拳打脚踢,在旁取笑他一个男生,还把虐待她的经过录成视频发到网上。
2015年,一名叫苏丹的女大学生在和五个同学玩耍时,发现自己手机不见了,怀疑是一个叫孙某的女大学生,偷的便伙同五个同学将孙某强行带到一个宾馆里头,扒光她的衣服,扯她的头发,朝他身上泼尿抹大便逼她吃下自己的粪便,还对她拳打脚踢,任意戏弄,并将过程录成视频发到网上,苏丹还说,谁敢偷我东西?就是这个下场,因为苏丹的网名叫你丹阿姐,于是这件事被称为你丹阿姐事件。
2013年,浙江一名小学男生被四名同学禁锢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四名同学对小男孩拳打脚踢,用烧红了的烟头,烫他,把烟头塞进他的衣服里,用绳子把她绑起来,将她禁锢了两天,不断虐待她,逼她求饶,这些年纪在五岁,七岁之间的小孩恶毒的嘲笑他,还将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2013年,吉林省某,学校内一名叫付某的男大学生被八名同学抓到男厕所,被八名同学围殴,其中一个学生还拿出一把钢刀,朝他头上刺去,付某用手抓住刀刃,施暴者挥动刀刃,导致付某的手部多条经脉被挑断,两根手骨,被扭断,施暴者还把他大拇指上的肉给割掉,导致受害者残疾被送入医院。
有什么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吗?
几天前,在湖北南嘉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一女生被同学轮流掌掴,掌掴视频被传至网上。近日,这起事件有了结果,实施欺凌的违纪学生已被处罚。
事件:
近日,一条湖北嘉鱼县女中学生遭同学轮流掌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在时长1分07秒的网络视频中,一名女生站在室外,不敢动弹,先后被4名女生轮流掌掴,满脸通红。
嘉鱼县教育局于15日下午发布了《关于南嘉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及处理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经查实,视频中打人者和被打者均为南嘉中学七年级女生。
事件发生两天后,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通报了事情的经过。对违纪学生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涉事班级班主任进行了惩诫。同时,全校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和安全管理漏洞排查。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鲜见,性质更恶劣的也不在少数。
内蒙古商都县一初中生遭9人连续殴打,
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
北京延庆二中一男生,由于患有小儿麻痹被几位男同学歧视、欺负,被逼迫吃大便
……
2017年年底,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从官方层面界定“校园欺凌”,并明确了事件处置流程、惩戒实施欺凌学生的措施以及一些预防举措。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都经历或目睹过校园欺凌事件,且男性(66.0%)明显高于女性(52.0%)。93.2%的受访者期待本次《方案》尽快落实,77.7%的受访者看好《方案》对处理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指导作用。
各方对于《方案》的出台都有着什么看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犯罪心理学博士孙锦露:
校园欺凌近两年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网络上不断曝光的各类校园欺凌事件触目惊心。美国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事件会对受害者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学习,会危害学生正常社会关系的建立,影响学业。在具体影响上,受害者可能会产生旷课、逃学等行为,以及焦虑、沮丧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引起抑郁、自杀等。
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迫在眉睫,尽快实施《方案》必要且重要。全国研究校园欺凌的专业人员还较分散,水平也参差不齐,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因此,此次《方案》的落实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校园欺凌事件治理上,还要注重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校园欺凌治理的长效机制”。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褚宁:
《方案》特别指出,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欺凌与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这一表述是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的。合理界定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明确学生之间行为的性质并做出相应处置。
《方案》中明确提出校方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该机构对事件是否构成学生欺凌加以认定,一改过去责任主体不明确,事件定性模糊,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传统处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定期排查机制,由校方或第三方定期针对全体学生进行防治欺凌排查,以期发现已发生、正发生的欺凌事件,或将可能发生的学生欺凌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疑似欺凌事件的“调查处理”权归校方,对事件的定性权归属于学校成立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由于大部分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在校内,校内教职工对涉事学生较为熟悉了解,对事实以及涉事证据的收集调取及时到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时效性。
《方案》对未来治理校园欺凌将起到什么效用?
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
校园里学生之间发生的口头辱骂并不少见,有的案例发生得太频繁、太恶劣,对弱势同学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此次《方案》将口头侮辱等情况明确定义为欺凌,能保护平时受口头欺凌的同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犯罪心理学博士孙锦露:
明确概念对于预防、干预欺凌问题非常重要。相较于2016年4月出台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及11月《关于中小学生欺凌与暴力指导意见》,此次《方案》更加详细、实际。“从‘校园欺凌’到‘中小学生欺凌与暴力’,再到‘学生欺凌’,概念界定比原先更严谨准确,更具有针对性。《方案》还指出学生欺凌的蓄意性以及恶意性,列举了学生欺凌的常用手段涵盖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强调了欺凌对于受害学生的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危害,并严格区分与打闹嬉戏的区别”。
《方案》对学生欺凌治理的预防和处置做出了部署安排,对相关多部门的权责分工提出了对应要求。
如何防治校园欺凌?
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调查中,63.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对防治学生欺凌事件重视程度不够,68.3%的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60.2%受访者指出学校对校园欺凌缺乏有力监督和管束手段。
对于如何防治,除了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外,61.9%的受访者建议完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其还有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相关专题教育(50.2%),学校成立学生欺凌专项治理委员会(44.3%),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学生欺凌专项调查(27.4%)等。
关于校园欺凌的内容 校园欺凌的介绍
1、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SchoolBully)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而造成伤害的行为。
2、校园欺凌,主要有三种形式:语言上、肢体上、社会关系上。语言上的欺凌包括嘲笑、起外号、言语威胁等;肢体上的欺凌则是肢体上的冲突、打架,还可能包括毁坏财物等;社会关系上则包括排挤、传谣言等等。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
3、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校园欺凌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侵权责任法》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校园欺凌情节恶劣或者后果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4、案例一:小明、小辉、小亮是同班同学,小明与小辉、小亮二人关系不睦。有一天,学校组织跑课间操时,小辉、小亮一直用言语骚扰小明,三人发生激烈争吵。后小亮故意加速冲向小明,将小明推倒,小明从地上撑坐起来以后,小辉又将小明再次推倒。经医院检查,小明因被推倒造成左锁骨骨折、头皮血肿、多处软组织损伤,后公安机关鉴定认定小明所受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经警方调解,小亮的家长与小明家长达成调解协议,小亮家长赔偿小明10多万元。后小明将小辉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在认定小辉在共同侵权行为中的责任比例的基础上,判令小辉及其父母赔偿小明各项损失一万六千余元。
校园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讲的是未打扫卫生起争执酿命案,三位在校学生均获刑,具体如下:
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扫卫生,郑某某与王某某发生口角;之后,王某某在路过郑某座位时在郑某背部推了一下,引发推搡厮打;一旁的李某、郑某某也参与到殴打中。最终造成王某某头部重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当日,郑某与郑某某先后被警方抓获归案,李某在其亲属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审后,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郑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扩展资料: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当前刑法惩戒难以介入的情况下,他们最终基本上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到他们“熟悉”的成长环境。那么,对他们的“改造”,就必然离不开对这种具体环境的干预。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甘肃公布近年10大校园暴力案例 未成年犯罪人数下降
关于校园欺凌的案例和校园欺凌的案例2023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