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三清天(三清天师)

2025-08-30 19:43:3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清天,以及三清天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三清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

道教中的三清是哪几位啊? 三清(太上老君(老子),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原始天尊(盘古))

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甚得鸿钧老祖真传。后来盘古开天,女娲娘娘塑泥造人,须知女娲造人,所用者虽不过普通的黄土泥石,然宇宙造化,无不秉承天地精华、万物灵气,在那凡人间,便也出现了一些灵窍初开之人。这大弟子竟天才性的创出一门修行的法门,即在人间挑选合适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历人间疾苦,做转世之修。忽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转世之凡人,名唤老子,天纵奇才,仙心泛滥,有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气化三清,从其元神真身珐分别修出“太玄清气”、“玉玄清气”和“上玄清气”三种不同的境界,隐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玄清气”推陈出新、发扬光大。更创出一门派别――名唤道教,端的是大放异彩。后人仰其无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来无名无姓,遂以此老子为彼大弟子,尊其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为太上老君。

二弟子名唤盘古,那一日盘古与一众师叔伯门人弟子们正玩耍作乐间,也不知抽的什么风,忽觉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难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头,就此开出一个天地来(这位真可谓猛人是也!),更使法术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盘古不仅斧子使得好,更在鸿钧老祖所传的“玄清气”中,修出“玉玄清气”的境界,并一手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阐教,所收门人弟子无数,其中尤以那“玉虚十二门人”为修行最圆通者,你道哪十二门人?分别是:广成子,赤 *** ,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玉鼎真人和云中子。法力高强、出神入化。后世凡人感其开天辟地之功,皆尊盘古为元始天尊。

三弟子名唤通天,曾在“玄清气”中,修出“上玄清气”的境界。端的也是融汇圆通、异常了得。也创立出一个教派――名唤截教,手下弟子能人无数,后来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此是后话,表过不提。后人皆尊其为灵宝天尊,也有人尊其为通天教主。

道教三清的弟子分别是那些? 十二金仙为主,而受太上老君点化的弟子数量实在太多,很多有名气的古代道士基本都是太上老君点化,灵宝天尊以写经为主,他的弟子没听说有哪些。

道教三清为何? 六道是佛教,不是道教,道教有五道和六道之说,五道是借六道之说来变化出来,而六道就是纯借佛教。道教形成于比较佛教后期,是无可口非,最主重要是在佛教进来时,只有传说和神话,并没有统一宗教进行管理和并合。到佛教进到中原地带时,本地人才发现这出现团体形式,而是道教才真出现。

道教神话体系比较佛教形成的慢,在唐宋时期才比较完整。

而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并称:三清

在现实除了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比较早出现,其他都是在唐宋时期才出现在文献。

而每个教中有教不好,学不好,整天说自己的教有多厉害,但自己却没有一点进步,而自己就把自己所认的事就直接说出来,自己却没有看过,口来不轻。重到自己都感觉不出来了

道教“三清”指的是哪三个人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称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简称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或说化身老子,后因出现“一气化三清”之说,由一尊神变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

《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

老君修得气分身,一体玄功各扬名;同拜鸿钧修道德,原是一气化三清!

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baike.baidu/view/48273

道教三清中地位排名是怎样?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工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下列哪一位不属于道教中的三清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太清之主乃太上老君。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除三者之外的,都不属于道教的三清。

道教三清谁最厉害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中的哪一位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始元玄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R》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R》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R》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道教三清 灵宝天尊是谁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绩君。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三清天的形成时期

唐代成书的《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对上述思想作了概括:“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气;又从三气,变生三才。三才既立,万物斯备。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大洞迹别,出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青始;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白元;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黄玄。故《九天生神章经》云:‘此三号年殊号异,本同一也。’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此书卷下再对“三清境”、“三天”作出解释:“三清境,从下第一大赤天,第二禹余天,第三清微天。……三天,一曰始气,化为清微天,二曰玄气,化为禹余天,三曰元气,化为大赤天。”

大约活动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朝代的孟安排,在所作《道教义枢》中,对上述思想作了更为明确系统的阐释:“《太真科》云: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三气,合为九气以成九天,九天名号具在洞真经中。九天各生三天,三九二十七天,就本九天,合三十六天,名号出《外国放品经》下。”由上可见,“三清天”说与 “三十六天”说大体上皆于唐初基本形成。

三清天尊是哪天的辰日?

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上清灵宝天尊圣诞;农历二月十五:太清道德天尊圣诞。

三清天尊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合称。

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扩展资料: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在历史上的出现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称他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天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称他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是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

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通天教主等。灵宝天尊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

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为诞辰。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位于元始天尊左侧,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极。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即老子。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何为三清何为三元

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这三清天境为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的三天。三清天,又称三清境,是道教所称最高神(三清)所居之最高天界。也代指道教最高的三位神,即居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虚皇道君,居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居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清又号三宝君,《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曰:“

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无元玄上紫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

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无上清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炁。后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

此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号生三炁。三号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三清朝科曰:“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气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尊,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气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尊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气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

三元者也可称天地水三官大帝。

道教的三清在什么位置?

三清天,又称三清境,是道.教所称最.高.神(三清天.尊)所居之最.高天.界。即元始天.尊所居之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所居之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所居之大赤天太清境。

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元始天尊到底是36层天还是35层天

答:元始天尊到底是居于36层天还是35层天呢?三清之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居35层天玉清境清微天,浮黎元始天尊(玉帝)居36层天大罗天。三清天(33天太清境大赤天、34天上清境禹余天、35天太清境大赤天)原来是从大罗天划出来,所以也属大罗天的一部分,但如果说要严格清晰地分别称呼,则最高天是36天大罗天,三清天933、34、35天)在大罗天(36天)下面。

另外,道经中其实有两个元始(盘古)、元始天王、两个元始天尊,一个是化天地山川的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盘古--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另一个为玉清元始天尊之父的元始天王、元始天尊--浮黎元始天尊(玉帝)!既然道经中有两个元始,那么,看到经文中有“元始”或“元始天尊”,不一定就是说是三清之首的“玉清元始天尊”,也可能是玉帝,研究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才能分清。因为上帝也可以称“元始”,也是“大天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即曰:“元始上帝即非元始天尊也。夫上帝高尊亦位齐元始,始故得称焉。是知元始之号,非一尊之称。”

《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卷二:“至道玉帝,功备十方,...应以仙教,号为元始天尊。”卷四说:“生天元始,是称天尊,无上法王,号为玉帝”

《道德真经三解》:“故浮黎元始天尊,不知其几千万劫,方至三清。...浮黎元始天尊,即道,生太极也。下至玉清元始天尊,三万二千四百年,道生一也...又一万八百年,至上清灵宝天尊,一生二也....又一万八百年,至太清道德天尊,二生三也.....太清道德天尊与无上元君同时授先天大道,三生万物也...”

《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

既然有两个元始天尊,那么居36天大罗天的“元始天尊“,究竟是三清之首”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还是”浮黎元始天尊“(玉帝)呢?我们再查看相关经文就知道了:

《云笈七签》:”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 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二云:“三尊之号在经中只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别号曰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以三境之名而称则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书而名则曰洞真、洞玄、洞神。” 注:经文中“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之二:“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宝君,各居一天。”

《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大罗之天,在众天之上;紫微之宫,处乎玉清之上,...大罗之天上有玉京之山,山有七宝玄台,台在七宝城,城中有玉清之殿,高上玉皇治乎其中也。...玉帝讳廊奕,治玉京玄台之中...玉京山在诸境之上,故曰上京。山有玉城,城中有台号曰萧台。城阙山林郁然罗布,皆高上玉皇所理之处也。”

《皇经集注》:“仰启三清境,无上三境尊;仰启大罗天,无上玄穹主。...玉帝所居,为三千大千世界天宗,永无退转,至高无比,故云大罗;”“九天之上谓之大罗,玉京金阙云层峨峨。中有天帝仁慈惠和......是号玉皇”

《辩伪录·卷第一》:“使大罗玉帝魂惊于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于三清之上”

道教青林道人《给佛教徒的一封公信》中关于玉帝所居处的描述:“玉皇不居住于三界内的任何一天,反而潜默于“太上弥罗无上天”即天穹之极处(简称:大罗天),也是出三界生死之无上净域,故而至尊至贵,..三界二十八天是有生有死之处,而以上的四种民天、三清圣境以及最高的“弥罗天”是生死不相干的清虚道境、无上净界,玉皇悠然于无上天,岂是生死所干的三界天主能比拟?“

《酉阳杂俎》卷二:“三清上曰大罗,又有九天、波利等九名。”

由上引文献资料可知,《云笈七签》中的“天宝君”即《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二所描述的三宝君中的三清之首玉清元始天尊,再对比《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皇经集注》、《辩伪录·卷第一》等经文知,这个居于大罗天的“元始天尊”即玉皇,也就是说是浮黎元始天尊,而非玉清元始天尊。

综上论述可知:三十六天中圣境四天各位神仙的居处:

大罗天(太上弥罗无上天) 玉皇大帝 (道、元始、浮黎元始天尊)三十六天 --弥罗天(无上天)

三 玉清境清微天 元始天尊(天宝君、盘古、玉清元始天尊) 三十五天 --玉清天

清 上清境禹馀天 灵宝天尊(灵宝君、太上道君、通天教主) 三十四天 --上清天

境 太清境大赤天 道德天尊(神宝君、太上老君、老子) 三十三天 --太清天

关于三清天和三清天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