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家族(金庸家族视频介绍)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金庸家族,以及金庸家族视频介绍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金庸原名及家史,与查慎行的关系?
- 2、金庸的家世有多显赫啊?
- 3、金庸家族关系是怎样的?
- 4、谁知道金庸家族的情况?与表兄徐志摩,表姐蒋英之类的,还有没其他名人?
- 5、金庸分别和徐志摩,钱学森,琼瑶是什么关系?
金庸原名及家史,与查慎行的关系?
金庸山东清代诗人查慎行的后人。金庸原名查良镛,家族历史如下:
金庸表兄:徐志摩;
金庸同宗:穆旦(查良铮);
金庸姑父:蒋百里;
金庸表姐:蒋英(钱学森的夫人);
金庸表外甥女:琼瑶。
扩展资料
轶事:
1972年底,金庸宣布封笔,不再写武侠小说。此后,他用了10年的时间,将自己所有的武侠小说重新做了修订,并且出版了自己的武侠小说全集。
在修订《天龙八部》时,金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他到欧洲开会旅游时请倪匡代写了6万多字的故事。他不想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于是便去问倪匡:“倪匡,我想把你所写的那一段删去,不知你是否见怪?”
不料倪匡大声道:“见怪,见怪,大大的见怪!”见朋友反应如此强烈,金庸有些不知所措。倪匡见他为难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金庸,我见怪的不是你删去我写的文章,而是你来问我。这么多年的老朋友,你应该知道我是不会见怪的!”
结果,金庸重新写了一段文字,代替了倪匡所写的几万字,统一了小说的风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查慎行
百度百科-金庸
金庸的家世有多显赫啊?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丈夫当以国家社稷之安危为己任,固然不居于庙堂之上,亦可不负“大侠”二字。
1972年,在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连载完成之后,金庸向公众宣布就此封笔,此后再不涉足武侠小说,这位当代武林至尊自此要远离江湖,不再终年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了。
金庸先生今生以武侠小说而闻名天下,他的小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几乎是家喻户晓。
可谁又曾对他背后的“查氏家族”有过了解,金庸先生对于中国而言,可谓是传奇的存在,查氏家族繁衍至今,能人辈出,更是一个传奇性的存在,大江东去浪淘尽,查氏家族却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家中父辈书香门风的耳濡目染,故而对金庸先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金庸
查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査”姓来最早源于春秋时期,距今为止,大概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査邑”,姓氏便是“査”,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
五代十国时期,査氏出现了第一位名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江西婺源定居。
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后人査瑜为躲避战乱,举家从江西婺源坐船迁往浙江嘉兴,经熟人介绍,査瑜来到海宁袁花镇一大户人家教书。在教书时,査瑜惊奇的发现,海宁袁花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与自己的家乡婺源颇有几分相似。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之意,乃是吉祥之地。
于是,査瑜又举家迁往了袁花镇居住,本着“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祖训,传承到一代又一代。
金庸先生
查氏家族真正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在此期间,査氏家族共出了22名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自査瑜之后,从第二代开始,査家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
兴盛于明清
查瑜的儿子查恕,多年来一直钻研医术,江湖绰号“査一帖”,对于腰酸背痛,他一贴便可药到病除。他本人也经常乐善好施,为穷苦的百姓免费治病,闻名于江南。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甚为赞赏,并封其为太医院国医,赐一品冠服。
明朝弘治三年,查家第五代查焕高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之第一人。
明朝一代,查家共有六人中进士,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査氏家族人丁兴旺,最多时共有300多人。
其中十余人考取进士,五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更是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
查舁更是被康熙帝钦点,陪皇帝在南书房读书。康熙帝为表彰查家,御赐“敬业堂”、“嘉瑞堂”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当时的匾额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查家旧居的匾额是当年的仿品。
到了乾隆时期,査氏家族已传至十几代。因为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查家被牵连,当时查家被封禁的书籍多达100本,因此,朝廷禁止查家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
其实这也算因祸得福,查家的后代并没有把重心放在科举上,而是专注文学。
金庸在采访时曾提过:家里的藏书很多,找书更是方便,不管是古书,还是新书,应有尽有。查家闲暇时的活动也很文雅,多是下棋、看书。
近代查氏百花齐放
到了近代,查家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第十九代传人查济民,民间号称“纺织大王”,他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做纺织业是大有出路的。他从浙江大学染织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重庆等各大纺织染厂工作过。1947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
查济民先生
改革开放后,他不顾高龄,奔走于内地,投资办厂。当时他所建的厂子都很有名气,据说随便找一位老百姓都认识他。
查济民在90大寿时,在他的主持下,又对查氏家谱进行重修,连接了断裂几百年的家族史。
弟弟穆旦
此外,查家还有比查济民小四岁的弟弟查良铮,笔名叫穆旦,穆旦四十年代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大学教师,前后任职于西南联大、南开等多所名校。
穆旦属于在海宁时期分出去的“北查”,明朝中叶,海宁查氏第三代有一分支迁往了北京、天津一带,靠经商为业,主要经营食盐。查良铮是这支“北查”的后代。
查良铮(穆旦)和查良镛(金庸)各为南北两地,一辈子也没见过面,但两人确实是一辈人。更为有趣的是,查良铮是把姓“查”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这也是两人生命中的巧合。
表哥徐志摩
在近代史的文坛上,金庸还有一位亲戚叫徐志摩,同海宁查家一样,海宁徐家也是望族,两家结为姻亲。
金庸的母亲徐禄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堂姑妈,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金庸应该唤徐志摩为表哥。1914年,查枢卿与徐禄在袁花镇喜结连理,徐禄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堂妹,所以徐志摩称呼徐禄为堂姑妈;查枢卿是金庸父亲,因而金庸与徐志摩算是同辈,但因为徐志摩年龄长于金庸,所以金庸得称呼徐志摩为表哥。
小时候的金庸时常跟随父母前往表舅家做客,有一次,金庸随父母到表舅家时,遇到了暑假回家的徐志摩本人,两人还曾有过数日的交际。徐志摩飞机逝世之后,查家还曾以“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为挽联表示对徐志摩的哀悼。
外甥女琼瑶
金庸还有一位外甥女叫琼瑶,琼瑶是中国当代的著名女作家。
因为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曾下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琼瑶算是金庸的外甥女。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是当时大银行家袁励衡的三女儿,袁行云的父亲为袁励准,和袁励衡是亲生兄弟,琼瑶母亲袁行恕是三舅袁行云的表妹。而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是袁行云的妻子,所以说金庸和琼瑶差了一个辈分,琼瑶应该喊金庸一声舅舅。
姐夫钱学森
除此之外,金庸还和近代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一家有着亲戚关系,蒋百里的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关系。因而金庸该唤蒋百里一声姑父。
蒋英、钱学森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她是当代著名歌唱家,金庸唤蒋英为表姐。而蒋英的丈夫则是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金庸该唤钱学森一声表姐夫。这还不算,金庸还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曹时中先生的姐夫。
可见,金庸这一大家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
家风传承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然而查氏家族定居海宁六百年来,传承二十几代,历经时代变迁,却一直名人辈出,至今仍是江南望族。
在以"诗礼传家"的家训下,查氏后人在任何年代,任何时间都不忘读书,通过学习,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良好的家风,是几代人的引路灯,是一个家族在历经几百年长久不衰的法宝,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祖上数代牛人的出现,对于查氏后代子孙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以至于近代以来,查氏后人凭借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家风家训的影响,再一次步入了全盛时期。
杨澜、金庸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林至尊最终在“大闹一场”之后悄然离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的离世,一代人的江湖大侠梦也就此离去,留下的只是世人对他无尽的哀思和缅怀。
金庸家族关系是怎样的?
01
穆旦是金庸的堂哥;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金庸成了琼瑶的堂舅;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演员张文良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六百年来留下诸多传奇。金庸先生就出生于这个家族,翻看这个家族的族谱,钱学森、穆旦、徐志摩、琼瑶、蒋百里等名字赫然在上,原来这些名人竟然都是金庸先生的亲戚。
名门望族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明清两代,海宁查氏科甲鼎盛,共出了22个进士,成为江南有数的“文宦之家”。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查氏宗祠还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穆旦是金庸的堂哥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二人是同族,一族之中的远房兄弟。但是由于金庸出于海宁査家,穆旦出于天津査家,据说两人终生未曾谋面。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1914年,袁花小镇的新郎查枢卿与新娘子徐禄结为夫妇,徐禄即诗人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成亲以后,查枢卿与徐禄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等五子二女,查良镛(金庸)是老二。年幼时,查良镛常随父母到表舅徐申如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
金庸家族其他成员
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除此之外,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谁知道金庸家族的情况?与表兄徐志摩,表姐蒋英之类的,还有没其他名人?
据史料记载,650年前,也就是元朝末期的1357年,反元斗争风起云涌,年轻气盛的朱元璋正率兵“东征西伐”,于安徽、江苏一带大展宏图,在一代乱世枭雄朱重八(朱元璋外号)屡屡获胜,不断为后来的称帝扫清障碍的同时,皖苏一代也变成了人间地狱,那里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饥民遍地。镇守婺源的元将恩宁普在县知州汪同的追随下,与朱元璋农民军在县境反复抗争,战火不断。
世代生活在安徽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浙源镇凤山村的金庸即查良镛的前辈查氏十七世查士睿全家,那时还属贫民阶层。查士睿的老母病故后,无钱安葬。他不得不连夜背起母亲,赶向村口河边,准备将母亲葬在那里。但他极度疲惫,体力不支,还没等好好在河边巡看一番,就和母亲的遗体一起跌倒在地,于是,他就地挖了一个坑,将头朝下脚朝上的母亲葬于此处。后来一位风水先生看过此地,大赞它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还将查士睿无钱无力厚葬老母的“无棺葬”、“颠倒葬”的方式说成是恰到好处的“庇荫后人、发家致富”的幸运之举。风水先生还告诉查士睿:鱼应归大海,岂能困山中。这给了查士睿进一步启发。加上安徽一带连年战乱,不能安心生活,这样,查士睿及其子查瑜,为追求幸福,躲避战乱,决定走出大山。父子二人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久居多年的安徽婺源县浙源镇凤山村,来到了浙江的新安江,沿着新安江至钱塘江的水道顺流而下,漂流到了浙江嘉兴。后来,查瑜又在附近发现了一个叫“龙山” (今海宁市袁花镇)的地方,它离嘉兴有几十里远,遂携全家又搬迁到龙山定居。
查瑜选择龙山,不只是因为它同查瑜全家的故乡“凤山”遥遥相对,颌首相望,且合起来有“龙凤呈祥”之意,主要还是龙山像极了故乡凤山。查瑜和许多传统的中国人一样,对故乡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感。龙山自古文风鼎盛,素有书乡之称。那里古树参天,古藤绕梁,古墙斑驳,古井幽深,每一处风景里都隐含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深得汉高祖刘邦宠爱、惨遭吕后迫害的戚夫人,当年就是在龙山侍弄花草的。
龙山民风淳朴,与查瑜老家凤山的风俗习惯相近。龙山的一切都有一种凤山的意蕴,实为寄托乡思的绝佳境界。另外,龙山水土很好,依山傍海,土地肥沃,在农耕社会里,这就是最适合于休养生息的宝地了。
这种对故乡的情思一直延续到现代的查氏人家,2005年春天,浙江省嘉兴与海宁市的十几名查瑜的后裔相约到江西婺源寻根探祖,一时间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成了一大盛事。
2007年春天,又一次规模更大的寻根之行是为了纪念海宁查氏祖先从江西婺源迁栖浙江海宁650周年,应江西省婺源县相关人员的邀请,嘉兴、海宁两地的查氏后代,约四十多人自发组织旅游团,去查氏老家祀祖及游览观光。
这些居住在南方的查氏后裔,就是其始祖查士睿、查瑜奠定的“南查”。这个家族经历了数不尽的历史沧桑、时代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在查氏古宅周围缭绕不绝的氤氲书香。
相传初到袁花镇的查士睿先以教书为业,后来,家族中,有人贩盐,经营盐务,不久家境便渐渐好起来了。后来,查士睿返回原籍将父母的遗骨迁至海宁,给以符合传统的安葬。自此,明清两个朝代,海宁查氏家族,才人辈出,出类拔萃,名臣文苑,各显神通,至今誉满全球。
查氏家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始至终注重读书和教育,一代又一代查氏传人,都不是安贫乐道、逍遥自在的等闲之士,他们秉承家训、发奋攻读,几百年来,几乎每一代都有文人学士崭露头角;加之查氏家族也深喑“学而优则仕”的魔力,进入仕途者也大有人在。特别是自400多年前明永乐帝移都北京之后,京都成为风云际会、名扬四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查氏家族不少人北上进京,更得到了封官加爵的大好良机。
纵观查氏家族,自明代以来,前贤尽在,科甲鼎盛:
明代进士查约为官一方,查办冤案,为民撑腰,深得民心。明代明世宗嘉靖帝掌朝年间,查秉彝更是从“京兆府尹”做到了可以直接上殿面君的正三品“顺天府尹”,统领京都的一切行政事务。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深得民心。当年奸臣严嵩、严世藩父子专权揽政,残害忠良,坏事做绝,害人误国。查秉彝就成为上书世宗,历数严嵩父子罪状的仗义执言者之一。如果说查约和查秉彝属于官宦之身,明末清初的查继佐就是著名的人文学者了。他酷爱史学,著述颇丰。他花了近30年的时间,遍访各界名流逾千人,反复书写、修改几十次,终于完成了鸿篇巨著《罪惟录》。这是一部研究明代历史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的绝佳资料。
到了清代,查氏家族更是名人云集,名流荟萃。除了多产诗人查慎行,还有亦文亦官的查嗣瑮,查嗣瑮不但精于书法,还潜心诗作,为官至“侍讲”——陪同皇帝一同研习《礼》、《乐》、《春秋》等儒家经典,探求治国之道。只是这“伴君如伴虎”的角差儿颇有几分险峻。除了以上名流,查氏家族在清代,还有受到康熙皇帝赏识的大书法家查升,以及清嘉庆九年举人、擅长赋诗的州官查揆。
据统计,自金庸的祖宗查氏父子迁至海宁以来,查氏家族金榜题名中进士者20人,中具有入仕资格的举人者76人,此外,还有另辟蹊径进入仕途的几百人,真可谓达观显赫,极尽荣耀。康熙年间,查家更是声名远扬,地位超然,竟有十人中进士,三人在翰林院任职,于是有了 “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的佳话,另有“一门五状元,叔侄七翰林”之美誉。查氏家族从历史到现在都可称为是名震一方的“文翰世家”、“官宦家族”。
查士睿、查瑜父子普遍被查氏家族认同为是从安徽凤山迁到海宁袁花镇的查氏“始祖”。到金庸这一代已经是查氏三十九世了。
金庸生于1924年,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后全族人分入汉族八旗,正式成为包衣。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金庸分别和徐志摩,钱学森,琼瑶是什么关系?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表姐夫是钱学森,外甥女是琼瑶。
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以“金庸”为笔名作原著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文艺作品,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更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金庸表哥: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上世纪20年代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留在剑桥的爱情和诗歌曾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而这位诗人竟是金庸的表兄,二人同出身于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是一对姑表兄弟。徐志摩生于1896年,金庸1924年出生。追忆起表兄,金庸说,“他是个浪漫的人,轻轻地来,轻轻地去,读了一年学,没有毕业。我不学他,我要做学问!”
金庸表姐夫:钱学森(金庸的表姐蒋英,是钱学森夫人,音乐家,是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国民党高级军事顾问、陆军上将蒋百里的女儿)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金庸表外甥女:琼瑶(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原名陈喆,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毕业于台北市立中山女中 。笔名除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扩展资料: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家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金庸家族视频介绍、金庸家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