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校园贷真实案例(校园贷真实案例100例)

2025-09-03 18:03:4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校园贷真实案例,以及校园贷真实案例100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跟谁学财经:大学生陷校园贷溺亡,当心这7种典型案例,请转给身边人!

导读: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6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学生溺亡家人不停收到催债信息

从8月16日起,北京的各高校开始陆续迎来学生返校,但家住吉林省蛟河市的范泽一永远也不能回到学校了。范泽一出生于1997年,是一名大三学生。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泽一向家人称要返回北京学校,随即离开了家。据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离开家的当天下午,家人在其卧室内发现了一封遗书,称自己“一步错、步步错”,并且“我的心已经承受不住”。

发现遗书后,家人立即拨打范泽一的手机,但手机已经无法接通。随后,家人立刻报警,警方马上以“失踪人口”立案展开调查。

范泽一的家人告诉记者,就在范泽一失踪的次日,也就是2017年的8月4日开始,范泽一父亲的手机就开始陆续收到数十条的信息,信息内容都是追讨债务。

范泽一手机收到的催债短信

与此同时,范泽一的父亲还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电话里的人在谩骂之后都声称范泽一借了高利贷,现在联系不到范泽一,所以向其家人追债。

8月5日,一具在水中的浮尸被人发现。DNA比对结果显示:溺亡浮尸就是范泽一本人。

在恢复后的范泽一手机里,发现范泽一从2016年7月开始,从一个名为“速X借”的网络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笔1500元,随后就从另外一家网络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钱用于归还“速X借”的钱,然后再从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钱用来归还上一笔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还在“今X客”、“哈X米”等网络借款平台上借款。

校园贷是如何快速兴起的?

2014年,出现“校园分期”,他们先从iPhone等大学生钟爱且有点“买不起”的商品切入,结合电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优势,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

曾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

“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某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份“裸条”8.75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瞬间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在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不少大学生因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费行为。

但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论调,掩盖了“另一面”。许多校园贷的陷进是防不胜防的,它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甚至从其朋友亲人入手,诱导人们走入陷阱,比如以下这7种。

7个非法校园贷典型案例

“不良贷”

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 2016年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 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高利贷”

根据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 2017年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但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多头贷”

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 “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

“传销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 2017年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 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刷单贷”

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 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 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裸条贷”

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 “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培训贷”

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 2017年4月,广州某教育机构通过 “培训课程费”为由诱骗大学生参加贷款,致使270名学生惨遭诓骗。

案例分析: 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认清“不良校园贷”的真面目后如何防范?专家给出建议,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及时和父母沟通,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报警。

希望不要有更多的人陷入校园贷里,不再被坑害了。

关于校园贷,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里,一起聊聊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跟谁学财经】

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是如何“滚”成19万的?

近日消息: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滚”成19万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校园贷”走进校园,在校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手续费,便可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随着“校园贷”的遍地开花,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甚至私人借贷也瞄上大学生群体,导致出现校园欺诈、高利贷、裸贷、暴力催收等行为。近日,在柳州某高校就读的大三男生小韦就因“校园贷”而债务缠身,被追债方带走“失联”,心急的家长在红豆社区论坛发帖后,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

贷款1000元要还19万元

8月14日,网友“木贝贝女”在红豆社区来宾论坛发帖,称“来宾大学生借款一千变十九万遭黑社会绑架”,帖子还被转发到柳州多个高校群,“校园贷”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据“木贝贝女”称,自己是来宾人,儿子小韦是柳州一高校大三学生,平时读书都是靠助学贷款,在家听话懂事,暑假在南宁打工勤工俭学,近日却给家里发来求助短信。

经过追问,原来,小韦不久前通过“校园贷”借款1000元,后因没有及时还贷,在他人提示和劝诱下,答应对方的借款条件,借下几千元的高利贷。由于高利贷利息太高,没过多久,欠款从几千元演变为几万元,接下来像滚雪球一样滚到16万元。对方召集社会青年找到小韦,还不起贷款的小韦只好向家里求助。

接到求助,“木贝贝女”来到南宁,和对方进行协商,并报警,但经过派出所协调后,事情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小韦被社会青年带走。在几天的拉锯中,欠款又滚成了19万元。

“木贝贝女”无奈之下,只好发帖求助,帖子很快引起数万阅读和数百回复讨论。记者试着通过帖子联系“木贝贝女”,但截至发稿前,也未见对方回复。不过,记者从学校相关人士处得知,8月15日早上,小韦已平安回到家中。贷款之事,则还需协商。

还不上款欠款“滚雪球”

近一两年来,关于“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案例屡见报端,高校也对学生加强提醒教育,禁止学生使用“校园贷”。为何这类行为仍屡禁不止,不断有学生走上“校园贷”的道路?

曾兼职从事过分期乐平台校园代理的大四毕业生小明(化名)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通过他进行“校园贷”的同学大多是一些喜欢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的同学。小明说,现在消费水平高,很多大学生感觉生活费不够用,如果还想买新手机、出门旅游、请客吃饭的话,就会通过“校园贷”贷款。如果还贷出现逾期,将被贷款平台收取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且金额会“越滚越大”。

小明称,随着高校加强管理,禁止学生从事和使用“校园贷”,现在很多平台公司都已陆续撤出校园,他也不再做代理。但是,不少大学生还是有贷款需求,所以仍有一些本地的贷款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找上学生群体放贷,且鱼龙混杂,贷款形式混乱。小明估计,小韦遇到的是本地一些不正规的金融贷款公司,俗称“黑贷”。

相关部门加强整治“校园贷”

6月底,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了解到,《通知》下发后,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不过,也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停止网络贷款,但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也可以超前消费。此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本地金融贷款机构,仍“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

学校对“校园贷”一直持抵制态度,严禁学生进行贷款。从学生入校开始,就会多次做相关知识讲座进行提醒。只是,学生贷款并不通过学校,无需什么手续,有学生证和身份证等证件,就可贷款。辅导员和学校得知之时,往往已是学生欠贷逾期已久,对方找学生拿不到钱,就联系老师和家长,甚至对老师家长展开骚扰。

贷款时彼此签有合同、借条等,大多属于个人借贷纠纷,想要争取合法权益,需要走民事诉讼的途径。

《扫黑风暴》中提到的美丽贷和校园贷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吗?

在每一次主题班会之中,都会有一个社会性的主题,而小编所在的学校里面就曾经讲述过非法贷款的事情 接下来呢小编也想结合一下最近的热播剧《扫黑风暴 》之中的校园贷和美丽带,和大家一起谈一谈非法贷款究竟在哪里害人。

校园贷原型 

在这里呢小编就不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案例了,首先就给大家讲一下这些校园贷的运作方式 首先他是会在网络上弄成一个小网站,或者是小app 而这些app都是特别容易借钱的,只需要压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借钱了,不仅如此,每一次所贷款的额度也比较大,而且他也会有一些霸王条款,都是利息非常高的。 

不仅如此,甚至有很多的这一类的贷款,都是在微信上自主转账的 ,而且这些学生一开始借的金额就是几千块钱,但是到最后基本上都会变成几万块钱,根本都无法还上。如果还不上,他也就会给学生的家长们打电话催账,如果真的没有钱这些收款的人们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挣钱的渠道,他说把他们的软件推荐给其他人让其他的学生来贷款又或者是提供一些非法服务,总而言之,就是持续的榨干这些学生们身上的价值。

美丽贷

现在整形医美真的是非常的发达,而且如果想做一个手术,也是非常贵的 有很多的大型医院也提供一些小额贷款,可以供自己医疗美容。可是大家如果在带着一类贷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贷款的一些金额和后期的利息行为,千万不要盲目的签订贷款。

甚至还有很多女生在第一次整容完之后,却发现并不是非常的好看,打算进行第二次修复,从而言之,开始一次又一次借钱,但是借的钱越来越多,还的钱也越来越多,无法支撑的时候 他们也就会变得越来越焦虑。这个时候有人也会给她们指一条“明路。”甚至还有很多女性起初是不愿意的都是被强迫的。

贷款需谨慎

现在在我们身边上可以看到的贷款多数都是来自银行的一些贷款也都是专款专用,这些贷款首先就是调理比较明确,而且有大的 银行在支撑,所以他不会去进行诓骗,但是有很多人他是非常着急借钱的,如果走银行的手续就比较慢,她就会选择这些非法的过来款 但是弄来弄去去却让自己倾家荡产,在这里小编也想提醒大家贷款需谨慎。

校园贷真实案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校园贷真实案例100例、校园贷真实案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