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习俗(傣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傣族的习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傣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 2、傣族的风俗习惯
- 3、傣族的节日习俗
- 4、什么是傣族的风俗习惯?
- 5、傣族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一、民居习俗: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二、服饰习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三、饮食习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四、节庆习俗: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风俗:
1、关门节
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相传,每年傣历九日,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三月才能重返人间。
2、对歌节
每年五月端阳这天,红河两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汇集于马街乡乌湾村的那丙大龙潭过“对歌节”。对歌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装而来,开展男女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对歌比赛,从太阳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3、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
扩展资料:
傣族禁忌:
1、男人不能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农具、织机。男人忌讳从猪槽上跨过,否则会失去男人的魅力;女人忌讳接触男人的武器、猎具,不能进入男人的会所。
2、妇女忌讳爬到房梁上取、放东西;忌讳将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忌讳从男人睡的枕头上方走过。傣族有妇女不上宴席的习俗。
3、在待客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招待朋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傣族
傣族的节日习俗
1.傣族摆晶(傣历新年节)
傣历新年节即一月节,傣语称为“摆晶”,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佛教语称为“摆嘎亭”,傣历一月初一(同汉族农历十月初一)是傣历岁首,古时以本月第一个属马日为元旦。此节,傣族民间有守岁的习俗,旧时又以封建领主土司或寨子头人为主。
2.傣族尝新米节
傣历二月(傣语为“冷甘”),傣家人把打好扬净的稻谷收入谷仓,傣族家家户户都择吉日祭祀布唤毫和牙唤毫(谷神爷爷和谷神奶奶),品尝打下来的新米,这就是傣族尝新米节,为傣族的传统节日。
3.傣族巡田坝节
云南省绿春一带民间傣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巡田坝意在迎春。节日里,傣族人个个穿着节日盛装,汇集到枝叶繁盛的大青树下,围成一个花环形。在一阵锣鼓声中,傣族人的庆祝活动开始。歌手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起了传统的对扭舞。
4.傣族彩蛋节
是傣族儿童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十举行。
节日当天,傣族每家的小孩胸前都挂着一个小兜,里面装着几个染成黄、红、绿、紫等色的熟鸡蛋。他们成群结队地到村旁的树阴下或小河边游玩,之后,在一起聚餐,把各自带来的彩蛋的蛋白吃掉,留下蛋黄带回家中给自己的父母或兄长吃,表示对自己的父母或兄长的尊敬。
5.傣族泼水节
又称“楞贺尚罕”。傣语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云南省傣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举行。
傣族泼水节的节期三至四天。第一天,傣语叫“腕多桑刊”,意思是送日。这天傣族人们到寺院拜佛,并在寺院里用沙子堆起三五座宝塔形沙堆,高约三四尺,塔尖插八根缠着彩纸的竹枝,人们围坐在周围,聆听诵经和历史传说。
什么是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
宗教方面,边疆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同时保留着原始鬼神崇拜的残余。内地傣族崇拜“龙神”、“龙树”,有宗教职业者“波勐”和“师娘”,代人占卜治病。在景谷等地区,也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
2、服饰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3、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
4、建筑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
5、语言文字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因分布而分别被称为傣语、泰语、老挝语等,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
5、武术
武术在西双版纳傣语叫“芬整”,德宏一带叫“戛拳”。过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岁,一般都要学会几套武术动作,作为防身、御敌、防野兽之用。腾冲县的永乐寨,男女老幼人人习武,被誉为“傣族武术之乡”。
扩展资料:
傣族的习俗: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两个节日,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
4、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傣族的风俗有哪些?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傣族的婚恋形式、葬俗、关门节、泼水节等众多习俗节日都是广为人知的,快来看看傣族的风俗有哪些吧。
1、 婚恋形式。傣家青年恋爱不受任何限制,恋爱形式多样,婚俗方式不拘一格,犹如那里美丽的大自然一样色彩斑斓、自然纯朴和富有诗情画意。傣族青年的择偶求爱方式主要有丢包、串姑娘、对歌、赶街择偶、写情书等,还有举行奇独有趣的拴线婚礼仪式和“抢婚仪式”。
2、 葬俗。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凡是人死了,要根据死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死因而采取不同的丧葬仪式。丧葬方式有火葬、俗葬、水葬和天葬四种。火葬是西双版纳很早就有丧葬习俗。
3、 镶牙和染齿。傣族人把镶牙和染齿视为人生的成年礼俗。傣族青年男女,一般自14岁到17岁左右,就要把白色牙齿换成金的或银的。染齿的年龄多为十四岁五岁左右,他们喜欢把自己整齐的白牙染成黑色或深紫色的。深紫牙齿,是最漂亮的牙齿。
女青年如果把牙齿染得又黑又紫,就会被人夸奖染了一副漂亮又耐用的好牙齿。有时,镶牙或染齿与否,会影响到能否顺利完婚,有:“凿牙完婚”和“染齿完婚”之说。
4、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5、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傣族的风俗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
傣族的习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傣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傣族的习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