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晁盖主要事迹(晁盖主要事迹概括50字)

2025-09-09 20:09:13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晁盖主要事迹,以及晁盖主要事迹概括5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晁盖主要的事迹有哪些?

晁盖的主要事迹如下:

1、七星聚义。

杨志奉命押送梁中书给太师蔡京庆贺生日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东溪村保正晁盖想去劫取生辰纲来接济他人。好汉赤发鬼刘唐听说这件事后,也想来参与,因醉酒被都头雷横当做盗贼抓走。

晁盖救出了刘唐,刘唐叙述了自己的志向,得到晁盖赞赏。晁盖的好友吴用听说后,说服阮氏三雄,一起来与晁盖商议。夜晚,道人公孙胜闻讯赶来与六个人聚义。由于晁盖在之前梦到七颗星星坠落在屋顶,所以这叫做“七星聚义”。

2、智取生辰纲

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

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未下药)走上了山岗。

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最终杨志等人被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3、江州劫法场

宋江醉酒浔阳楼上题反诗,被黄文炳发现,下入死牢。蔡知府认为黄文炳言之有理,连夜修书命戴宗送往东京。戴宗乘机上了梁山泊找吴用商议救宋江之策。快到江州时,听说宋江、戴宗就要问斩。

吴用和晁盖让众家兄弟和喽罗打扮成商贩、卖艺的、乞丐等,拥进城去,混在人群中,围立在法场四周。劫了法场,救下宋江,后来李俊,李立,薛永,张横,张顺以及穆家二兄弟一同来帮忙,29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

扩展资料:

晁盖藐视和怠慢旗下将领,招致众人离心离德。政治浩海,驭舟乏术,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

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

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晁盖

晁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晁盖的主要事迹是智取生辰纲。晁盖与吴用、公孙胜、刘唐、白胜、阮氏三雄等人合谋,夺取了梁中书为岳父蔡京庆生的金珠宝物,此次行动可谓计划缜密、胆大包天,狠狠打了官府的脸,轰动江湖,就是坑苦了押运生辰纲的青面兽杨志,可以说没有生辰纲事件,就没有日后的梁山群雄聚义。

晁盖的其他事迹

反客为主,夺取梁山,生辰纲案事发后,晁盖众人为躲避官府追捕,不得已上梁山落草,但被梁山之主白衣秀士王伦所忌惮,不愿接纳,吴用暗中使计挑动林冲杀死王伦,威望最高的晁盖被拥戴为梁山之主。

江州劫法场,宋江在浔阳楼题诗,遭黄文炳构陷入狱,戴宗欲救之而不得,反将自己也搭了进去,二人被押解法场处斩,被晁盖率众人劫法场救出,宋江和戴宗从此也正式上山,成为梁山的核心成员和重要人物。

攻打曾头市,由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梁山泊和曾头市交恶,晁盖不顾众人劝阻,执意率军亲征,结果中计遇伏,自己也被毒箭暗算,晁盖伤重被送回梁山,弥留之际,留下遗言,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便含恨而终,晁盖统领梁山的时代就此落幕。

《水浒传》晁盖主要事迹是什么?

晁盖的主要事迹

1、仗义疏财:作为好汉,往往讲究义字为先,晁天王这一点上无可挑剔,书中在晁盖出场就说他: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短短几十个字,就把晁盖的为人说的一清二楚。

晁盖是一个东溪村的保正,身份上远远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进,可是却可以做出丝毫不次于柴进的举动,不能不说很让人钦佩。对待兄弟的问题,晁天王的表现也是仗义和大度,救下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刘唐,作为一山之主亲自前往江州救宋江。

梁山的恩人柴进有难,被陷于高唐州,晁盖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盖对待兄弟的确仗义,能做到富贵不忘本,绝对配的上好汉二字,对待兄弟,对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出卖过自己的白胜,都托人救出。晁天王义气深重毫不过分。

2、智取生辰纲,梁山落草。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

晁盖性格特点

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

晁盖为人忠厚,敢于伸张正义,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晁庄二十里外有个东市村,村中有个教书先生名叫吴用,足智多谋,是晁盖的好朋友。他们联络刘唐、公孙胜、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杀富济贫、推翻大宋”的口号。

晁盖主要事迹

晁盖主要事迹:

1、托塔天王。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人称托塔天王。

2、智取生辰纲,梁山落草。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

3、命丧曾头市,悲情英雄。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

晁盖为人忠厚,敢于伸张正义,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晁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他为人仗义,敢作敢为,义字当先,虚怀若谷,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不过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剧,当然这缺点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的致命伤。

晁盖的主要事迹

晁盖的主要事迹

晁盖,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晁盖性格和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晁盖人物简介

排 名:开山鼻祖

籍 贯:济州(今山东省-巨野县)

星 号:千佛星

性 格:虚怀若谷,耿直真诚;重情重义,刚正不阿。

出场回目: 第14回 上山前:东溪村保正(村长)。

死亡回目 第59回

上山原因:主谋劫取生辰纲后造反上梁山。

梁山职务:梁山泊山寨总头领。

武 器:青龙开山刀。

主要事迹:梁山农民军的奠基人。曾成功地领导了智取生辰纲、全歼济州“围剿”、江州劫法场等战斗。

性格分析

晁盖为人忠厚,敢于伸张正义,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晁庄二十里外有个东市村,村中有个教书先生名叫吴用,足智多谋,是晁盖的好朋友。他们联络刘唐、公孙胜、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杀富济贫、推翻大宋”的口号。《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不过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剧,当然这缺点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的致命伤。

晁盖的领导思想

晁盖率领智劫生辰纲的人马上山,并取代王伦成为梁山泊之主后,梁山组织的价值观发生了从“打家劫舍”到“劫富济贫”的重大改变。

事实上,这个重大变化并不是晁盖在上梁山之后才形成的,而是在打劫生辰纲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成熟的。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晁盖

当时,刘唐来投晁盖,要说一套富贵给他。刘唐是这样说的:“小弟打听得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送上东京与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今年又收买十万金珠宝贝,早晚安排起程,要赶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便可商议个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为罪。

刘唐所用来打动晁盖的理由就是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劫持不义之财,当然就是正义之举。这在一般人的道德观念上是站得住脚的。所以,晁盖才会动心,舍弃了东溪村保正这个还算体面的正当职业,和弟兄们干上一场。

晁盖掌权之后,在外部的业务拓展和内部的组织建设上两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首先,作为得力干将的头领人数大大增加,从王伦时期的五人增加到了十二人。而且头领中除了武艺出众者外,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擅长水战的阮氏三雄,人才品类大为丰富。这样,在应对外部挑战时,立即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将济州知府派来的官兵打得大败。当时,济州团练使黄安率领两千人马,前来征剿。而梁山的人马不过只有七八百人。但梁山人马却将黄安打得大败。黄安自己被生擒,被擒的士兵有一二百人,夺得良马有六百多匹。这些人马极大地增强了梁山的实力。

其次,晁盖为梁山组织定下来不得滥杀无辜的硬规矩。

作为一个山寨组织,不对过往客商实施抢劫是不可能的。山寨上人马众多,没有财物是不可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但一般的山寨不但抢劫财物,往往还将过往客商一杀了之。但晁盖却改变了这种做法。

梁山初次抵抗官军围剿胜利后不久,小喽罗来报:“朱头领探听得一起客商,有数十人结联一处,今晚必从旱路经过,特来报知。”晁盖道:“正没金帛使用。”当下派遣头领下山。晁盖特意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抢得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帛及四五十匹驴骡头口后,晁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曾杀人么?”小喽罗答道:"那许多客人见我们来得头势猛了,都撇下车子、头口、行李,逃命去了,并不曾伤害他一个。"晁盖见说大喜,立下规矩:“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

“打家劫舍”必然会滥杀无辜,误杀好人。“劫富济贫”则进了一大步。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富者要么财富来源不正,要么为富不仁。所以,把打劫的目标对象限定在“富人”,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滥杀无辜。

所以说,晁盖上梁山之后,通过“劫富济贫”这个新的价值观把梁山和王伦领导下的旧梁山以及其他普通的草寇区别开来了。

1.不争之心

晁盖的不争之心也害了自己,从宋江上山后,梁山上大大小小的所有军事行动全是宋江指挥的,如攻打祝家庄,高唐州,连环马,收三山,取华州。一切和晁盖几乎毫无关系,晁盖是个没有心机的实在人,每次下山,宋江都是争抢着要去,功劳是他的,出的风头是他的`,收来的好汉是因他而来的。但是这些毕竟也是为了梁山着想,晁盖不会去争这些,也不会过多计较,所以每一次出征,晁盖其实都是让着宋江去,自己的想法从未坚持。

可这不行,很简单,晁盖才是梁山之主,而宋江不是,宋江做到了功高震主,完全架空了晁盖,晁盖也是血性的汉子,他才是真正的梁山之主,他可以忍受一次,黄门山四杰只是因为听到宋江的名字,下马就拜,投奔梁山。他可以忍受第二次,鲁智深这样的好汉都大赞宋江:江湖上明日也闻宋三郎好。但是事不过三,他无法忍受一个偷马贼段景住居然也说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无路可见,欲将此马前来进献与头领,权表我进身之意。不仅是晁盖,我也要问,到底谁才是梁山泊之主?到这里,真的没有人可以在忍耐下去了,因为一个偷马贼居然都不把晁盖当头领了,这么下去,晁盖的话还有人听吗,我可以不为,但是你不能忽视我的存在,就是这个道理吧,于是晁盖极力想要挽回自己在山寨上的威信,所以曾头市之战难以避免。

2.暗积祸患

其实,在宋江上梁山时,晁盖的统治实权就已经受到了不明显的威胁。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晁盖

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黄文炳告发后身陷囹圄,晁盖得知后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寥寥数语,晁盖对宋江的关切之情便跃然纸上。晁盖在曾头市中箭时命在顷刻都没有乱分寸,得知宋江有性命之虞时却是如此的惊慌不安,心急如焚。宋江脱险后,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安身于他一直都颇为避忌的梁山水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晁盖对宋江的情义并不在花荣和李逵之下。晁盖替宋江把父亲救上梁山,敬若亲生,每逢宋江征战失利,晁盖总不忘派遣头领下山援助。可宋江感谢的却只是众位好汉的鼎力救拔,故意漠视晁盖的恩义。他下山搬取父亲和弟弟,请示的也是众位头领,而非晁盖。宋江处心积虑地招揽人心,扩充势力,此时已存有架空晁盖之念。

   3.貌合神离

后期的晁盖与宋江之间因政治意见的分歧,表面上情深义切,实际上已经貌合神离。晁盖临终之际对宋江说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曾几何时,晁盖要让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笃意切,如今,他显然是不甘心让宋江接掌政权,言辞之中对宋江摆明是彻底的否定。同时也无法否认的是晁盖临终之前对宋江心存怨恨的事实。晁盖临死之前利用他的权力最后一次驾驭群雄,在大庭广众之下立下一条关系梁山兴衰的遗言,晁盖认为能为自己报仇者必定是武艺超群且心胸宽阔能够领导群雄的人,然而他显然低估了宋江和吴用的智谋和手段,他的遗嘱也注定会落空。

要知道,晁盖一直将劫生辰纲的几位好汉视为自己的骨肉兄弟,而对宋江的情义更要在这几位好汉之上,为了宋江,他甚至可以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要。至于吴用,更是与他自幼相交的哥们。可晁盖万万没有想到,到头来,这两个被自己视为至亲的人竟联起手来处处跟自己耍心眼、玩阴谋,将自己一步步逼向绝路。这让晁盖多么痛苦、多么寒心啊!他一向将人命和手足之情看得极重。三阮下山打劫时,晁盖千叮万嘱切不可伤害人命,三阮劫得财物上山后,晁盖对于所得的金银只字不提,唯独关心三阮是否有伤无辜。他对待素不相识的过路人都尚且如此仁爱,更何况是对待宋江?晁盖害怕流血,无辜之人的血,更害怕刺伤宋江的心,纵然宋江一再伤害他。晁盖实不愿与宋江闹到恩断义绝、鱼死网破的地步,他对宋江的怨恨再深,终究还是深不过心中一直感念的宋江昔日相救的恩义。这在晁盖心中已筑成了一道无形的坎,一道他永远也跨不过去的道义之坎。既然不忍伤宋江的心,晁盖就只得曲意容忍,再容忍。

梁山数次遭遇强敌,晁盖每次要率兵下山征讨时,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的言语阻拦,晁盖只好一再忍让。当晁盖忍无可忍时,不听劝阻,决意强攻曾头市,只因他和大多数男人一样,活着是为了一口气,是受不得别人的一再藐视和欺辱的。尊严不容践踏,即便明知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有气节。晁盖有他做人的原则——仁义之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他们可以放弃理想,却绝不轻易改变原则,而政治家和阴谋家则往往反之。 宋太宗赵匡胤曾恬不知耻的对南唐后主李煜说,他赢在他的野蛮,而李煜则败在他的文雅。如此说来,宋江是不是赢在他的虚与委蛇,而晁盖则败在他的正直仁义上呢?宋江可以只为一人归水浒,致令百姓受兵戈,而且为达目的,经常祸及百姓,还心安理得,甚至引以为傲。晁盖就做不到了,踩着累累白骨往上爬的事情,他不忍为之。他虽称霸梁山,骨子里弥漫着的却是侠客的凛然正气。 晁盖之所以能尊居梁山寨主,主要是由于他心胸豁达,急公好义。然,豁达则粗心,仁义则少防,这或许也是葬送他权位乃至性命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注定走什么样的路、成多大的事,而一种能力的练就则主要是由性格和资质来决定的,这也是做任何事情成与败的最终归结。

晁盖人物后人点评

古典小说《水浒传》记载,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中曾家教师爷史文恭毒箭射中面颊致死。 2. 长篇评书《水泊梁山》和戏曲剧本记载:晁盖在三打祝家庄战役中,被史文恭毒箭射中面颊致死。史是祝家总教师栾廷玉请来助阵的;评书和剧本中根本没有曾头市的影子。想来大概是由于曾家为女真人,元曲艺人多为南人,为了避免得罪高级臣民,在剧本和话本里避开了曾头市的传说,由此影响一直流传至今。

金圣叹评《水浒传》论武松为天人,晁盖何尝不是天人。 看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实是《水浒》中之第一人。义薄云天,豪气干云,是为阔;仗义疏财,广交天下豪杰,是为正;劫富济贫,严整梁山军纪,不许滥杀无辜,是为良;在石碣村凭七人之力杀败上千官兵,是为快;虚怀若谷,重情重义,是为真;亲率人马前往江州解救宋江,是为捷;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是为大;发觉宋江有投降朝廷之心,临终遗言传位给为已报仇之人,是为警。晁盖的一身集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古代农民军无非三条出路:一、如刘邦、朱元璋一样推翻前朝统治,自己开国称帝。二、如赤眉、绿林、黄巾军、黄巢、方腊、李自成、太平天国等等一样,被朝廷镇压。三、如朱温、杨再兴、丁汝昌一样受招安,再谋出路——朱温积功成为军阀,最终政变篡位;杨再兴、丁汝昌保家卫国而亡。晁盖明知自己没有本事打天下、坐江山,于是就采取得过且过的办法拖延时间,临终前幡然悔悟,寄希望于替他报仇的人能带领梁山好汉走第一条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条道路的料,又不愿落得第二条道路的下场,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受招安后替朝廷卖命,为家人和子孙后代谋幸福罢了。梁山好汉的悲剧,是中国古代流氓无产者必然的一种悲剧。

;

关于晁盖主要事迹和晁盖主要事迹概括50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