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复耕复种)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土地复耕政策
- 2、复耕的复耕范围
- 3、复耕与复垦的区别是什么?
- 4、农田复耕政策
土地复耕政策
法律分析:企业和个人对其破坏的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国家不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分为耕地的损失补偿费、林地的损失补偿费和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耕地的损失补偿费,以实际造成减产以前三年平均年产量为计算标准,由企业和个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实际损失逐年支付相应的损失补偿费;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复垦其原有的土地,补偿年限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合理工期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规定》
第四条 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第五条 土地复垦工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复垦工作。
各级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复垦的综合协调工作;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 土地复垦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复垦规划时,应当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破坏状态,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在城市规划区内,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复耕的复耕范围
土地复耕的范围大体包括以下六种情况:
①由于露天采矿、取土、挖砂、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直接对地表造成破坏的土地;
②由于地下开采等生产活动中引起地表下沉塌陷的土地;
③工矿企业的排土场、尾矿场、电厂储灰场、钢厂灰渣、城市垃圾等压占的土地;
④工业排污造成对土壤的污染池;
⑤废弃的水利工程,因改线等原因废弃的各种道路(包括铁路、公路)路基、建筑搬迁等毁坏而遗弃的土地;
⑥其他荒芜废弃地。
复耕与复垦的区别是什么?
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在定义和内容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称为复垦。
土地复耕是指原来就可以耕种和养殖的土地
闲置后又重新使用的。
拓展资料
土地复耕在20世纪50年代末称其为“造地复田”。当时为了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吃粮困难,矿山职工自发地在排土场、尾矿场上垫土种植蔬菜和粮食。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土地复耕的概念一般是指将废弃的土地重新开垦为农田种植农作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复耕的内涵在扩展,即土地复耕后的用途不再仅仅是种植农作物,也可以植树造林,进行水产养殖,或是作为建设用地。
“填渣盖土”式土地复耕模式。这是土地复耕的主要方式。这种“填渣盖土”式土地复耕模式,就是通过“筑坝护区(塌陷区)、废渣回填、植树固土、盖土造田”,把塌陷耕地的土壤层挖出来,把废矿渣垫上去,在垫到离正常地面1米的地方用黄土覆盖,最上面盖上土壤层,这样就可以耕种作物了,经过一到三年的耕种,这些土地基本上就能恢复到正常的耕种状态。
土地复垦是对因采掘、建材工业发展和其他工矿废弃物堆积等而被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通过整治改造使失去的生产能力得到重新再利用。是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采掘、建材等工矿企业与农、林、牧、渔业争地的矛盾,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农田复耕政策
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来进行鉴定,鉴定合格之后,还有一定的补助费。国家实行土地占补平衡制度,项目建设占用农用地后应该开垦相等面积的土地以维持这种平衡,一般是由用地单位负责复耕,如果用地单位不复耕的可以缴纳土地复耕费,然后由其他部门用这笔费用复耕等面积土地,如果用地单位建设占用土地后没有开垦或复耕同等面积土地的属于违法行为。
【拓展资料】
畜禽养殖要尽量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个人提出项目建设书面申请,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畜牧主管部门办理项目备案手续,经审核同意的予以项目备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个人持畜牧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表,到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申请,具体落实项目用地选址、合理确定用地位置、范围、面积等;畜禽养殖个人与被用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签订农村土地出租、转包合同,占用耕地的,还应写出复耕保证书;畜禽养殖个人持项目备案表、土地出租或转包合同、标有尺寸的平面布置图、位置图(涉及占用耕地的还应出具复耕保证书)等文件资料,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经审核同意的予以用地备案。
国家条文中关于排土场的复耕费用的相关规定: 排土场用地:青苗费按耕地每亩每年800元(大春480元,小春320元)补偿,非耕地按每亩每年100元补偿,占一年补一年。2,国家条文中关于施工临时占地补偿费用的相关规定:耕地1502元/亩、非耕地751元/亩的标准。林地补偿费=所在乡(镇)农田地前三年年平均产值(公顷)×林地面积×林种补偿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