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指谁)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指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什么意思?
意思: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原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解释: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形容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
造句:
1、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伟大胆略和英雄气概。
2、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3、只有善于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扩展资料: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同义词:
1、稳操胜券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传》
原句:“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胜利。
例句:
为了使这一仗~,王明费尽心机地在想一个万全的方案。
2、十拿九稳
出自: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
原句:“此是十拿九稳,必中的计较。”
释义:十成的机率,占了九成。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例句:
自来办大工的人都守着这一个诀窍,所以这回贾大少爷的保举竟其十拿九稳。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说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
原文: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译文: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各位王侯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如果说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就一定胜利,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西汉·司马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采集史迹传说。
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的全文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段话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是刘邦论成败的一句话.意思是:筹划谋略,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在后方安定国家,安抚百姓,给前方军队输送钱粮,我不如萧何;率领百万大军,攻城拔寨,取得每一场战斗的胜利,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官渡之战是一场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对战双方分别是曹操和袁绍。然而在这次战斗中,拥有十几万大军的袁绍竟败给了拥有区区一两万兵力的曹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单单从实力上看,曹操远不如袁绍,几乎就是以一挡十的对战比例。但为什么曹操会胜利,袁绍会失败呢?
我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首先有一点,就是他有广阔的胸襟,不凡的气度。曹操很会宽容他人,任何事情曹操都是以包容为先。有两件事情可以证明他的宽容大度。
一是魏种的故事。当兖州叛乱的时候,曹操信誓旦旦的说:“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但事实却是残酷的,魏种也反叛了。曹操仿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愤怒地说:“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也就是说曹操不会放过魏种。当曹操抓住魏种后,事情的转折却是戏剧化的,曹操说:“唯其才也。”便“释其缚而用之。”可见曹操是多么的宽容大度呀。同时从这个故事中也反映出曹操的政治格局,他很清楚当下他要做的是什么,他现在需要的也正是这些可以帮助他夺得天下的人才。也体现了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处事风格。
二是绍书皆焚的事件。在袁绍败退后,曹操去视察袁绍的“老窝”。发现了“许下及军中人书”,我们设想这时的曹操生气了.那他应该去核对这些人名字,杀掉他们呀!但是曹操看都没看,果断的“皆焚之”。从上面这两则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曹操是知人善任,是拥有大格局的军事家。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正是这个意思,他对有才能的人不会猜忌,不计前嫌,反而会重用他们。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正是曹操胸怀气度的真实写照。
那么袁绍呢?袁绍对待自己的手下和曹操截然不同。举个例子,就是袁绍的一个谋臣——田丰。田丰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但因为他平时比较桀骜不驯,喜欢直言劝谏,所以袁绍一直不怎么喜欢他。官渡之战中,田丰让袁绍控制自己的脾气,袁绍不仅不听,反倒还杀了田丰,这就是袁绍对待自己手下的态度,小肚鸡肠,心胸狭窄,不分是非,黑白颠倒。他不仅没有曹操非凡的气度,更没有曹操独特的政治远见。所以导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才会一败涂地。
第二点是曹操有很强的指挥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们知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都是以军队主帅的身份出现的,作为军队的主帅,他们都需要拥有统率军队的大将之风,而曹操正是拥有大将之风的将领。从两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第一件事就是在攻打刘备的时候,程昱,郭嘉给曹操出谋划策,建议他攻打刘备,曹操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但是众将士们不理解,众将士们认为袁绍必定会从后方攻击他们的大本营,所以不应该攻打刘备。而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众将土们听从了曹操,选择了出兵刘备。果然,袁绍没有出兵。曹操他能摸清楚对手的性格,能明辨是非,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第二个故事是火烧乌巢。我们都知道在官渡之战中决定成败的正是这场“粮草之战”。这场战争最开初的提出者是许攸。许攸本是袁绍的一位谋臣,由于大臣的离间,小人的谗言,袁绍的糊涂,导致许攸叛变,投奔曹操。他更加清楚袁绍的底细,知道袁绍有很多的粮草。而且没有派重兵驻守,只要用计谋出战,袁绍必定大败。他说服曹操,让曹操抢夺袁绍的粮草。这时的曹操不仅没有怀疑,反而重用了许攸,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他选择立刻出击,一举攻破了袁绍的粮草大营,曹操的指挥才能在此刻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不仅能明辩是非,实时度势,善择良策,抓住时机,立即行动。这也正奠定了官渡之战的决胜基础。
而袁绍这边的状况依旧不理想。袁绍他是一个很自大的人,他自认为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自己必胜,自此他开始轻敌。轻敌可是军家大忌呀,就像战国时期的赵括,但是袁绍依旧我行我素。他轻敌不是最重要的,他将自己的轻敌态度“传染”给了将士们,于是士兵们开始懈怠,而将领们则是成天饮酒作乐,烂醉如泥,袁绍的军营已经军纪散涣了,这也是袁绍在官渡之战时最大的败笔。
第三点原因在于曹操会用人,善于听取他人的计谋,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因为粮少的问题,曾几度想过要退兵。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写信给了荀彧,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说:“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志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曹操听取了荀彧的建议,大败袁绍的军队,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可以将所有的人都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优点,但每个人也都有缺点,曹操可以敏锐的观察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只用他们的优点,而避开他们的缺点。
袁绍则截然不同,袁绍的军营中也有很多有才之士,可是他不会用这些人,他经常是只靠自己,猜忌刻薄、听信谗言,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有一次,也就是他们已经得知曹操火烧乌巢后,张郃劝说他:“一定不能够去袭击曹操的大营,一定有诈。”可袁绍不相信,他坚信曹操大营中没有伏兵,于是倾巢而出。随后去攻击曹操大营。谁料到,曹操真的设下了埋伏,袁绍的军队被打得屁滚尿流。这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乱世成就英雄,但是乱世也能毁灭英雄,成败就在弹指一挥间,袁绍因为自己的指挥不当,不仅让三军化成灰烬,也赔上了他自己的性命。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因为袁绍的失策,也使得曹操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笑到了最后。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经过官渡之战,曹操一时名声大噪。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践行他一代枭雄的伟大一生。自此,曹操统一了北方大业,三国的局势也渐渐地形成了。
官渡之战中的曹操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关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指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