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怎么看(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形图怎么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地形图
1.地形图的梯形分幅和编号
地图的梯形分幅又称国际分幅,由国际统一规定的经纬线为基础划分的。由于子午线向南北极收敛,因此,整个图幅呈梯形。其划分的方法和编号,随比例尺不同而不同。
1)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国际1:100万地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和纬差4°,由于随着纬度增高地图面积迅速缩小,所以规定在纬度60°到76°之间双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12°,纬差4°;在纬度76°到88°之间由四幅合并,即每幅图包括经差24°,纬差4°;纬度88°以上单独为一副。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是从地球赤道(纬度0°)起,分别向南北两极,每隔纬差4°为一横笑配雹行,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纵列,依次用数字1,2,3,…,60表示。如图10-1所示为东半球北纬卖搭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每幅图的编号,先写出横行的代号,中间绘一横线相隔,后面写碰帆出纵列的代号。如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39°56’,经度为东经116°22’,则该点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2)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3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都是在1:100万比例尺地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上,按照表10-1中的相应纬差和经差划分。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一、等高线辨别地形
1、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
2、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3、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4、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5、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
6、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
7、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
8、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二、等高距常识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为20米。不同地图,等高距可能不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二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
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首曲线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间曲线是用以显示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计曲线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从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判断五大类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形状: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因此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在山中行进,如需要寻找水源,首先要下到山谷中。
②水系流向: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时,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在户外,能够通过等高线快速准确判断水系的流向,会让你准确辨别下游方向,快速找到水源。
③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大概流域面积,这样即可梁银据酌情制定是否卖棚横渡的路线规划。在多雨季节,我们在集水线的半山腰也有很大机会找到水源。
④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中渣则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此辨识有助于户外溯溪过程中查看地形与水位落差等,水流速,可否横渡等,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⑤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如下图:)
3、判断气候
①气候特点分析: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出行前,首先要确定地域气候。
②气候差异:
海拔高气温低。垂直递减率为0.60℃/100m。即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降低0.6℃。进行较高海拔登山活动,一定要提前学习此常识,并相应做好御寒准备。
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因此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具体递增温度参数,需根据盆地的大小和其他综合因素决定。
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因此,在高原或草原活动的时候需要做好提前防风的准备。
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同理一些小区域范围内,也可以根据地势判断风力的大小,根据风的大小再去选活动或露营地点。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也与沸点成正比,一般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活动的人多少都有一些高原反应,需在活动前知晓并预防,高海拔区域,水不会煮到沸点,所需烹饪食物的选择也要考虑。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光照强,阴坡光照弱。长途穿越过程中,可以根据降水和阳光选择并制定一些避免恶劣气候的路线。
扩展资料
换算距离公式:
(1)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实例计算:在1比2.5万的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长为8厘米,求相应实地医寓为多少公里?根据口诀换算:8/4 =2(公里)。相应实地距离为2公里。
量得从张庄到李庄实际距离为16公里,求在1比2.5万地形图上为多少厘米?根据口诀换算:16×4=64(厘米)。
在1:2.5万的地形图中,每4个厘米为实地1公里.
(2)1:5万地形图换算
1比5万图,用2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3)1:10万地形图换算
1:10万图,用1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看懂地形图
在正式进入道路工程设计之前,我们先聊聊地形图。地形图谈衡雹可以说是我们道路设计最重要的基础资料。了解并用好地形图是道路设计,特别是路线设计人员的基本功。
首先是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道路工程常用的地形图比例尺是1:2000和1:1万,前者用于勘察设计阶段,也就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后者用于前期工作,也就是工可和预可。
当然也有更大比例尺的,如1:500,1:1000,一般是用于重要工点的含帆详细设计。更小比例尺的,如1:5万,1:10万,1:20万,一般是用于前期工作中大范围选择走廊以及路线方案图等彩图的制作。这些在后面的具体设计工作内容中再详细说明。
一般来说,前期工作用到的1:1万及更小比例尺的地形图可以在当地省级测绘部门购买。需要提供正在承接该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如项目合同、委托书、中标通知等。并且在购买之前一定要梳理好需要使用的地形图范围,梳理方法在后面前期工作路线设计中再详细说明。
勘察设计阶段用到的1:2000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部门一般是没有的,要请测绘部门根据你的项目使用范围进行测量后提供。大院一般都有自己的测绘部门,也可以委托有测绘资质的单位开展,重大项目可能需要航空测量等。一般每个省都有省级的遥感信息测绘院,他们有大量的本省航片,如果恰好项目区域内有大比例尺航片的话,让他们做可以节省租用飞机拍摄的费用。
既然叫做地形图,最重要的信息当然就是地形,而地形信息主要就是通过等高线来反映的。我们每次看地形图要通过等高线去想象现场地形的样子,这个在实际工作中多看多用很快就能建立起现场和地形图之间的联系。
等高线一般有两种,首曲线和计曲线。首曲线就是基本曲线,按等高距画出,地形图上较细的那种拦侍。每5根首曲线划一根计曲线,方便计算高程,在地形图上加粗表示。
通过等高线,我们一般可以清楚得判断出山顶、山脊、鞍部、陡崖、山谷等基本地形单元。
地物一般用地物符号来表示,可以通过图例很方便得查找对应地物的性质。地物很多都是我们公路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因此要仔细辨认,尽量不要出现遗漏,比如高压铁塔就比较容易没注意到。
典型的地形类别
平原、丘陵、山岭
公路项目的路线选择,很多时候受控于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情况需要专业的地质人员到现场开展相关的地质调查甚至钻探工作。但有些地质因素也可以从地形图上发现一些端倪。比如滑坡、陡崖、岩溶。
实在来不及了,先写这些吧。
地理地形图怎么看
关于地理地形图怎么看如下:
在国际政治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地缘政治。可以说,地缘政治是所有政治关系中的一种最重要关系,尽管有时与短期政治关系发生冲突,但地缘政治关系是根本。例如,一纳此前个国家要消灭一个国家,这是根本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被彻底消灭之前与该国进行合作。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先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缘政治,我们将给你普及洞清地形图-这些地形是如何形成的?首先,在世界地形图上,北美洲、南美洲的东侧和非洲的西侧似乎完全互补(红线)。第二,在大西洋中间似乎有一条凸起的线(黄线)。
事实上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地方使世界地理学家研究了几百年并推导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一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理论;二是海底扩张理论中的大洋脊理论。对于普通人,这两个理论可能很难理解,但事实很简单,我们将逐一描述。
大陆漂移的创始人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生于柏林,提出“大陆漂移理论”,得到证实,他于在格陵兰扒蠢调查期间去世。秋,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地球上和大洲的海岸线是一致的。
地形图怎么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地形图怎么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