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公告期(公告期间不得少于60日,且公示催告期间届满日怎么算)

2025-10-11 03:35:51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公告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的公告期限为60日。

公示期是指某一对象在被最终确认之前,由相关单位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或相关人员公布相关情况以听取不同意见的时间段。

若有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以向公示单位提出。

公示期过后单位将作出关于该对象的最终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公告送达的公告期为多少天?

将法律文书送达给当事人的,公告期间是60日。

法律依据

法院公告送达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资料扩展

当事人的诉讼必须符合适用公告送达的条件时,法院才能使用公告送达。适用公告送达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

(一)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是指受送达人无固定的住址,也无法查明其现在的住址,下落不明,使人民法院无法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法院应严格审查适用条件,慎用公告送达。

(二)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该条件是对第一个条件的补充,是指当事人虽然不构成下落不明,但是人民法院采取了《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告送达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包括: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最终无法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法院并未采取公告方式以外的任何其他送达方式,并不能证明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在此情况下,就不符合该项条件规定的情形,即不能径直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

法律规定公告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天

法院公示期一般60天,法院在对案件进行审理或者判决后,应当送达公告,但需要在60天内对相关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被送达人无法找到的,可以用其它的公告方法来履行有关公示的义务

法律分析

法院给被告在报纸发的公告送达的公告期限是60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法院对案件进行处理时,根据案件的需要,是可以按照上述规定来进行公示处理的,所以公示催告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当事人未能及时履行有关义务或者责任时,是需要严格基于公示的内容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处理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四条 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调解组织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第二百一十九条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申请,应当同时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出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期间,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决定,但不得少于六十日。

什么是公告期间?

公示期是指某一对象在被最终确认之前,由相关单位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或相关人员公布相关情况以听取不同意见的时间段。

若有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以向公示单位提出。公示期过后单位将作出关于该对象的最终决定。

本院受理()申请宣告()死亡一案,经查:(被申请人基本情况)于()年()月()日起,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已满2年。现发出寻人公告,公告期间为1年。希望( )本人或知其下落的有关利害关系人与本院联系。公告期间届满,本院将依法判决。

公告格式: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公告发布工作,更好地体现报纸刊登法院公告的严肃性,利用软件系统提高法院公告刊登速度,我们研究制定了《人民法院报刊登法院公告常用统一格式》,并已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审阅同意。

现公布法院公告常用统一格式(同时在人民法院报网络版、中国法院网发布),请各地法院在制作法院公告文稿时使用。

( ):本院受理( )诉( )一案,现依法向你公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状的期限和举证期限分别为公告期满后15日和30日内(涉外均为30日),逾期将依法审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法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