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撤职免职(撤销职务和免除职务的区别)

2025-08-02 22:25:5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免职和撤职的区别

1、定义

撤职,是指撤销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级别。

免职,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免去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

2、性质

撤职是具有惩罚性的。

免职只是意味被免职人不再担任原职务,一般不具有惩罚性,所以公职人员正常的职务调动会用到此词;触犯法规的公职人员往往也用到此词,他们因为当时不适任原职所以或是职务调动或是事后再担任原职,故“免职”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撤职”。

3、意义

撤职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权力腐败;

二是完善了监督机制,健全了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手段;

三是促进其他各项监督工作的开展。

免职的意义,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是加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公务员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拥有国家所赋予的一定的权力,担负着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后,也要靠他们贯彻执行。

因此,只有建立并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让优秀人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才能巩固政权,确保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撤职跟免职的区别

撤职与免职的区别有定义不同、性质不同、意见不同等,对于撤职的相关情况一般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纪律处罚方式,在撤职后一般降低级别进行安置,但免职是直接免去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务情况。撤职,是指撤销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的纪律制裁方式。受撤职处分的,应当降低级别。免职,指依法享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法律或制度规定免去公职人员所担任的职务。撤职是具有惩罚性的。免职只是意味被免职人不再担任原职务,一般不具有惩罚性,所以公职人员正常的职务调动会用到此词;触犯法规的公职人员往往也用到此词,他们因为当时不适任原职所以或是职务调动或是事后再担任原职,故“免职”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撤职”。免职的意义,完善公务员免职制度,是加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公务员是国家意志和国家行政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拥有国家所赋予的一定的权力,担负着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后,也要靠他们贯彻执行。

拓展资料:对于撤职与免职的相关情况认定,一般是需要按照具体的违法行为来确定,另外还需要由检察机关来对相关情况进行认定后作出合法的处理,特别是涉及到严重的违法行为的,还需要在进行撤职或者免职之后进行相应的处罚,可以还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六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免职和撤职有什么区别

第一是性质不同。

撤职是一种纪律处分,是一种典型的惩罚性行为,表明被撤职人员有重大过错,如违纪、工作严重失误,甚至有违法行为等。免职是一种组织处理,是对领导干部职务进行调整的一种组织措施,正常免职另有任用不具有惩罚性,因过错免职暂不任用就具有惩罚性。本次事件中大理市委书记被免职就具有惩罚性。

第二是原因不同。

撤职是因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犯有严重错误,不适合继续担任现任职务而作出的纪律处分。免职是根据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体、年龄、能力、实绩、一般错误等情况,对其职务进行调整的组织措施。

第三是后果不同。

撤职不仅撤去原有的职务,对应的行政级别也会一同撤销,只能享受比原来职务低半级的待遇,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如这次事件中大理市长(正处级)被撤职后,只能享受副处级待遇。一般情况下,免职是正常的人事调动,它的适用范围包括因调任其他工作、轮岗交流、任职期满、退休等原因而引起的免除现任职务。

拓展资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职也适用于有过错行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但相对于撤职而言,其过错程度要轻一些,或者其行为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查清核实,只是现在已不适于继续任职而先行免职。

法律依据:《公务员法》第四十条,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