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转运使(霉运最怕三种东西)

2025-10-13 22:49:33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节度使和转运使的区别?

1、州,是最普遍的。州之上没有任何正规的行政区划。但不正规的行政区划则是一直有的。隋开皇九年,并全国八百多郡为二百多州,一改东晋南北朝的一摊糟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

2、到了宋代,观察使与节度使均为荣誉称号而非实职。[把总]清代正七品武官。[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怀远将军]元代称大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3、转运使的工作,一是负责将本边区的舆图地理进行测量,统计本路户口,将朝廷的政令转发到州县,督促州、县将本路的税收上交中央三司。虽然中央政府一般会给予一定数量的财政返还,以备地方上不时之需,从而加强自身力量。

4、如:节度使;转运使 姓使 编辑本段连词 shǐ 假如;如果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北宋的通判与转运使是什么官职,有什么具体作用

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北宋设置通判牵制知州 “让通判打报告”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打击贪赃枉法,在知州特设“通判”为知州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务。“通判”是皇帝亲任,直接向皇帝打报告,职责是监督知州。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监督州府官员(包括知州)。 转运使是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最初设立于唐朝。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

宋朝初年,为了集中财权,设立转运使,监督地方官员。最高官员是杜允班,简称曹,他们实际上是县级以上的行政官员。皇帝出巡时,必须随军出征。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北宋时期转运使和知府谁的权利更大?

1、北宋开国之初,转运使职权扩大,代行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之后,朝廷中央开始分权,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转运使不仅掌一路财权,并兼督察地方官吏民情、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2、结果仍是否定的,前面说过,宋代实行分权的思想,各个路(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省)拥有数个长官相互制约,大致由转运使,提典刑狱使,安抚使构成,转运使负责财政和监察,提点刑狱使负责刑狱,安抚使负责本区域的军事工作。

3、中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知府,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守备于清朝武官名而言,是指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军粮职务之正五品官。主管方面不同,应该不互相统属。

4、转运使 ,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

5、转运使: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6、宋朝初年,州县官员独立性较大,只是在财政上听从转运使的。随着时间流逝,转运使权力越来越大,渐渐也可以干涉地方人事,比如像朝廷举荐或者弹劾辖区官员等等。 在一路之内,有多个州。州一般相当于现在的市。

北宋的通判与转运使是什么官职,有什么

1、转运使: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2、北宋设置通判牵制知州 “让通判打报告”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打击贪赃枉法,在知州特设“通判”为知州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务。“通判”是皇帝亲任,直接向皇帝打报告,职责是监督知州。

3、”通判还有一个职责,监督州府官员(包括知州)。 转运使是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最初设立于唐朝。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