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
法律分析:宏观调控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使国民经济持续 迅速 健康的发展,这也是国家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外的宏观调控目标往往有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宏观调控的含义: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对称型反周期调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制定对称型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核心;财政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途径。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计划)。
3、法律分析:宏观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企业期值与微观效益体系评价
问题一:如何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回答: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常由投资的宏观效益指标体系和微观效益指标体系两大类构成。这里主要介绍投资的宏观效益评价指标。
根据著名咨询公司安盛的报告,对一个现行企业而言,商业进行电子化后可以增加10-20%的收入,减少20-45%的成本、减少20-60%的资本投入,所以只要上述企业能够善加利用原来的生产与销售条件,成功介入电子商务就能有一定的收益。
净现值比大,说明单位投资取得的净现值大经济效益好,反之则经济效益差。 内部收益率(IRR) 内部收益率就是使矿床评价期内逐年现金流入现值之和等于逐年现金流出的现值之和,即各年净现值累计和等于零时的收益率。
以此为基础构筑的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外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度量、评价和引导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