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非法途径(非法途径获取个人信息并打电话给我家人违法吗)

2025-08-05 22:59:2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骗子可以通过非法途径把银行卡里的钱转走吗?

不会,骗子不可能不经过你的操作而取到你的存款,就算是银行内部人员也不可能。

银行卡是指经批准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这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梦想成为现实。银行卡是可以到提款机或者银行里取钱的。

银行取款流程:携带卡(折)、身份证前往银行营业厅,取号排队(小额取款免填取款单,五万以上需携带身份证,大额取款需提前一天预约。部分银行规定是十万以上为大额取款,部分银行规定二十万以上为大额取款,具体数额视银行具体规定。);叫到号后到柜台,将卡(折)、身份证交付与柜台工作人员,告知其取款金额;输入密码确认;领取单据签字;拿到现金和取款回执。

使用银行卡在自动取款机取钱的步骤:首先按照正确的方法把卡插入读卡器内,卡的正面朝上,一般卡的背面有指示箭头,按照提示输入你的密码;再按照提示输入你的取钱金额,确认;等待,如果交易成功会吐出RMB,如果失败会有提示“失败”,最好打印交易单;然后拿钱取卡。

注意事项

1、输入密码时注意用手遮挡,如果发现ATM机的密码防护罩和入卡防护槽有异常情况,为了安全起见,不要使用,同时立即告知银行;

2、为防范假ATM机的情况,客户应尽量选择有显著标识的自助银行,在银行的录像监控下使用ATM机;

3、最好将银行卡和身份证分开存放,不要将银行卡转借他人,不要随意泄露银行卡卡号及密码;

4、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拿到签购单及卡片时,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为本人的卡片;

5、开通手机短信服务,随时掌握账户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交易,马上致电银行进行挂失;

6、如果怀疑资金被盗,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并对银行卡账户及时进行挂失。

7、银行卡不要和手机、电视、音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电器放在一起,最好放的远一些。多张银行卡、存折也不要放在一起。

8、卡与卡之间尽量用纸片隔开,起到间隔作用。

9、可使用专门的银行卡卡套或防磁卡包。

利用非法途径取住房公积金有什么后果

无论是职工通过虚假购房凭证办理,还是通过中介机构代办,套取住房公积金都是非法行为,应依法予以惩治。虽然公积金属于“员工自己账上的钱”,但是靠着虚假购房手续套取住房公积金,风险不可小觑。对于缴存人来讲,可谓是铤而走险,因为个人在非法套现公积金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伪造《房地产买卖契约》、《契约完税证》等行为,此举触犯《刑法》有关规定,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通过非法途径查个人信息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怎么处理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受害者可以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1、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3、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碍;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赔偿损失;

(7)赔礼道歉;

(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所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找记者曝光是非法途径吗

不是的。

媒体曝光的确是解决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媒体的关注面毕竟有限,不可能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而真正可以解决群众所急所难的关键还在相关部门。换句话讲,人们对相关部门的期待,绝不是在事件曝光后及时展开行动而已。相比之下,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能够在被发现之后尽快得到解决,而无需成为新闻事件。而对相关而言,倘若能够加强服务意识,在民众最早反映相关问题时就立即采取行动,又何苦让事件发酵成一场“舆论危机”呢?要知道,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民生问题在各地出现,依靠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也是不合理的。对此,唯有加强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使其主动承担起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职能,才能让民众真的放心、安心。要知道,媒体的关注面也是有限的,所以媒体曝光以及曝光后引发的舆论关注也是一种稀缺社会资源。越是看到它的宝贵,越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