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法律责任(药品法律责任)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医疗器械出问题应怎么索赔
- 2、...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 3、生产销售伪劣医疗器械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 4、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法律后果
- 5、医疗器械事故纠纷谁承担责任
- 6、医疗器械违规处罚
医疗器械出问题应怎么索赔
在律师实务实践中,经常遇到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故障,造成患者人身伤害,患者及其家属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的案例。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建议您到医院复印全部病历资料,然后到法院起诉,申请法院做医疗司法鉴定。根据伤残鉴定级别确定赔偿数额。这样专业的诉讼建议您委托专业律师。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唐泽光律师,兼具医学和法律专业知识。
...经营企业许可证经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第二类医疗器械 膏药能在药店销售 需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终身禁止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一)生产、经营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二)未经许可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活动;(三)未经许可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要许可和备案。第五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工作。
生产销售伪劣医疗器械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用品的专门管理制度和公共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生产、销售;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要件由故意构成。
2、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非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判几年不好说。这个要看具体的案情来定。具体分析如下:这种犯刑事罪的,判多少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触及到了法律,判多少年还是要看案情来决定。依据罪刑法定原则,行为人所犯的罪行都有法定的量刑标准,依据罪刑相适应原则,由法院独立作出有罪判决,并依据《刑法》作出相应刑罚判决。
5、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法律后果
1、法律分析:如果药品或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是由于医疗机构未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未验明产品合格标志或未检查医疗器械质量检验报告书,而对患者使用了缺陷医用产品,造成了损害后果,此时的损害赔偿责任应由医方承担。
2、医疗器械公司企业负责人不需要承担什么特别的法律责任,公司法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责任是由法人工作人员或法人代理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二)企业应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不得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兼任,保证在职在岗,不得兼职。经营需要安装、调试、维修、咨询、培训等提供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的医疗器械企业,应配备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
4、质检员的工作职责如下: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面的质量管理及检验工作。认真学习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企业质量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单独行使职权不受他人影响。
5、你也没太大责任。公司追究的话,毕竟你没有在此工作,也无法追究什么责任的。不利的后果无非就是你在一家公司挂名了,别的家自然无法挂名了,只能在一家上面注册。以上我所讲的都是医疗器械实际操作中的事情。
6、一般成立第三类医疗器械公司需要质量管理人要求很严格,必须临床医师来指导,有的不太严格的医疗器械公司拿到质检员证就可以,而你作为一名医生,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人,看来这家公司是要成立第三类的以植入人体为主的器械了。
医疗器械事故纠纷谁承担责任
患者仅要求医院承担法律责任或者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缺陷认定不清的,医院可先行就医疗损害协商诉讼,如果经过诉讼或协商医院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医院可以行使追偿权,要求医疗器械生产者或销售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如果医疗事故是由于医务人员过错造成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如果是药品、消毒产品、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的,由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人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发生医疗事故责任纠纷,医院需要承担责任。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发生医疗事故后,承担赔偿责任的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器械违规处罚
对严重违法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员处以没收收入、罚款、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相关活动等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是处以违法所得13倍(含)-17倍(含)罚款,没收所有该医疗器械。因为10000元属于“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一般情形”,对应的是13倍(含)-17倍(含)罚款。
法律主观:无证经营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处罚依据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