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赏石(赏石佳句)

2025-08-19 08:55:0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赏石文化是怎样的?

1、这种文化至宋徽宗赵佶时达到顶峰,文风更加清新、精致、小巧、空灵、婉约。影响到诗歌、绘画、园林等各个方面,赏石文化自然也在其中。

2、隋唐时期是赏石艺术,开始有意识地在园林中融揉诗情画意。观 赏石已被广泛应用,假山、置石造景在造园实践中得到很大发展。

3、商代妇好墓中的玉器品类繁多,精美绝伦,集古玉器艺术之大成,象牙杯镶嵌有绿松石,是古代雕刻与镶嵌精品。远古灵石崇拜启蒙赏石文化是一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

4、元定都大都后,还在广寒殿后建万岁山。从万岁山赏石可以看出,元代皇家园林,是在金人取艮岳石有所增添而成。元代大学士张养浩官拜礼部尚书等职,他在济南建造“云庄”。

赏石境界之浅谈

赏石悟石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意志坚韧、胸怀博大,从而逐渐具备刚正勇毅之气、慈悲仁爱之心,所以赏石之道贵在修身励志。奇石爱好者在搜寻奇石的同时,更要注重追求高尚的赏石境界。

赏石正是能够带来静心的境界 ,久而久之能够驱除内心的浮躁。

诗情是指赏石具有诗歌般的深远意境,达到景中有诗、诗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赏石意境的妙处正是从虚虚实实、幻幻真真中迸发出来的,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赏石始于好奇,精于求艺,进而求境,进而忘乎所以,神形化一。绝对的精神自由境界,才是赏石理想的所在,而不是羁绊于具体形物的束缚。所谓以形写神,寓于有形,化而无形,心境化石境。

心鉴是观赏石鉴赏的更高境界和最终归宿。所谓“形象三分,心像七分”。心鉴,是当我们赏石逐步从感性转向理性的时候,更多地带有哲理的意味,即欣赏美更多地从“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美不言”上去体会。

赏石鉴赏感悟

1、赏石悟石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意志坚韧、胸怀博大,从而逐渐具备刚正勇毅之气、慈悲仁爱之心,所以赏石之道贵在修身励志。奇石爱好者在搜寻奇石的同时,更要注重追求高尚的赏石境界。

2、悟鉴是人石相融,天人合一的无限美妙的神秘境界。“石不能言最可人,花如解语还多事”正是一种悟鉴,赏花者多事,赏石者处处都能感受到观赏石的美妙可人处。

3、赏石既可以「 ”以小观大”卧游山水,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宋人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广为流传,誉为佳话。

4、奇石,也叫观赏石,是指天然产出的,有观赏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石质艺术品。收藏奇石,重在精品。发现精品,必须先懂得鉴赏。

我国古代赏石的

1、我国古代赏石的标准是以下:瘦、漏、皱、透、韵。

2、诡石居然云片青,松风吹窍韵清冷。英英生处如为雨,朕古何殊岱岳灵。(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3、唐朝的赏石文化非常普遍,唐朝前期,由于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等人的文韬武略,从中更展现出一派大唐盛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