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复旦大学创始人(复旦大学创始人张)

2025-09-05 20:00:5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复旦历史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孙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1917年,复旦公学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2年元旦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链培咐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0年,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44.9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0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复旦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复旦大学是中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棚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

有一中渣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9个。

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过三个“率先”。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为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1977年10月复旦大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简介

马相伯(1840年4月1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马相伯生平简介

马相伯的简介上是这样介绍马相伯的:马相伯生于公允1840年,原名叫马志德,也被叫做马钦善、马建常等,字相伯、斯藏,其晚年的时候号华封老人。马相伯祖籍在江苏丹阳,但是生于镇江的丹徒市,是中国著名的 教育 家,还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曾担任震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也为中国培养了很多杰出的学者,如蔡元培等。

马相伯的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马相伯还是襁褓的时候,就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马相伯五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私塾读书学习,12岁前往上海,到徐汇公学读书,随后又到很多的修院学习外语、神学、数理等知识,1858年,马相伯全家搬到镇江生活。

公元1876年,马相伯因为私自筹集银两赈灾被教会关禁闭省过,于是马相伯便脱离耶稣会开始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先后前往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在国外马相伯意识到要想富强国家必须提倡科学并兴办实业,所以回国后他常常向朝廷进谏,但是朝廷却并不认可马相伯。于是在1899年的时候,马相伯便辞官回上海专心做物猛学问,帮他的弟弟一起编著《马氏文通》。

公元1902年,南洋公馆爆发墨水瓶事件,很多学生集体退学,在蔡元培等人的推荐下,不少学生到马相伯门下读书,1903年,马相伯建立震旦大学,并自己担任校长,这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私立大学。1905年学校遭遇教会插手,学生在此退学,于是马相伯在江湾又重新建立了震旦大学,1952年被改名为上海市向明中学。 抗日战争 时期,马相伯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奔走呼号,发表演讲,是公认的爱国老人,公元1939年11月4日,册银马相伯病逝。

马相伯毁家兴学创立复旦

马相伯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不仅自己开办震旦大学,同时还是中国名校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其实震旦大学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震旦大学是马相伯在1903年的时候创办的学校,后来因为教会的插足,使这所学校学生大量退学,所以马相伯才另建一所大学来接收退学的学生,继续兴办教育。

马相伯创立震旦大学和复旦大学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心血,所以后人将马相伯创建大学的事称为马相伯毁家创立复旦。马相伯创立复旦大学的时候,变卖了家田3000亩,捐献的白银更是达到4万银元,为了给学校找合适的地方,还在英法租借借了八块地,才将复旦大学兴办起来,可以说当时马相伯已经把身家都倾注在了震旦大学上,晚年马相伯当时生活已经很拮据了,生活费都是靠自己写稿翻译作品等来获取,。

当时的震旦大学是个非常出色的大学,作为当时国内的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的师资力量、教学品质、教学宗旨都是一流,从震旦大学 毕业 的学生很多,有不少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如于右任、李青崖等。所以在教会插手震旦大学,导致学生都签名退学后,马相伯特别伤心,老泪纵横。幸运的是马相伯镇定之后 决定 依然要和学生站在一起,所以马相伯在当时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严复等人的支持下,自己又倾家荡产创立了复旦大学,这所大学的寓意就是光复震旦的意思。

马相伯在病逝后,一直是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存在,而马相伯毁家创立复旦的 故事 也是被后人赞不绝口。

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

马相伯出身于天主教的家庭,父母都是天主教的教徒,父亲曾是儒学家,后来弃儒从商。在马相伯五岁的时候就被送进私塾读书,12岁走出私塾,独自前往上海接受了非常系统化的西方教育,精通八国语言,天文 地理 更是无不州蚂宴知晓,后来又到国外多地学习。

马相伯曾到过日本、朝鲜、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国外的经历和见识让马相伯深刻认识到要想富强中国,就必须提倡科学,兴办实业。所以回国后的马相伯向朝廷提出过多次建议,但是都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因为马相伯推崇西方民主人权的思想,所以马相伯被认为是“排内”。无奈之下,马相伯只好埋头自己做学问,后来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接连失败,1902年还爆发了墨水瓶运动。种种迹象让马相伯认识到只有教育才能拯救 国际 和民族,所以当时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墨水瓶事件爆发后,不少学生被推荐到马相伯门下学习,马相伯在耳顺之年坚持自强之道,要以育人为本,求才之道,要以设立学堂为先,所以马相伯当即行动起来,投身教育,兴办大学,先是创立震旦大学,效果甚佳,培育出很多社会栋梁之才,后来在教会的插手下,学校渐渐衰亡,但是马相伯并没有放弃兴办教育的理念,而是又一次倾家荡产建立了鼎鼎大名的复旦大学,后来马相伯还创办了函夏考文苑。总之马相伯对中国教育教界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而马相伯兴学只为叫醒中国的 事迹 也是广为流传。

猜你喜欢:

1. 徐志摩的人物简介

2. 复旦大学简单介绍

3. 《魏律》创始人陈群简介

4.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介绍

5.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