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民不告(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法律依据)

2025-09-11 10:36:48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民事案件的原则是不是“民不举,官不究”?

也同样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违法行为,本人虽不承担 民事责任 ,但要由其 监护人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某些情况下,违反国家民事政策和社会共公利益的行为也可构成民事违法行为。

是的,法院的原则是不告不理,如果是刑事案件的话检察院可能会提起公诉。

另一方面更需要群众的监督、举报。毕竟执法者不可能深入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发现每一个问题。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许多事情,群众才看得更清楚。

法律分析: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即民不举官不究;刑事案件是公诉案件,即使受害人原谅加害人,但检察院必须代表国家对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诉;民事案件以调解为主要处理方法,在警方主持下双方和解并达成赔偿协议。

一定是会开始调查的。可以理解为公诉案件。这种是会“官究”的。另外一种,比如,别人欠你钱一直不还,这种案件你不去起诉肯定是不会有人追究的,这种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所以,一定要先分开看。

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即民不举官不究; 刑事案件是公诉案件,即使受害人原谅加害人,但检察院必须代表国家对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诉; 民事案件以调解为主要处理方法,在警方主持下双方和解并达成赔偿协议。

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法律依据

因为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当然就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清,造成讼累。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换言之,对上诉请求之外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应当进行审查处理,即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不告不理”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换言之,对上诉请求之外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应当进行审查处理,即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在中国的诉讼法中,并没有明确不告不理的原则。这是因为不告不理原则是一种民间说法,但是,不告不理也是诉讼原则中处分原则的一部分体现。

民不告官不究是指什么案件

1、“民不举,官不究”,大意为: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

2、在我们国家,民事案件的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即“民不举,官不究”。简单理解就是:当事人不主动到法院去起诉,法院不得主动受理和审判的原则。

3、“民不告官不究”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的罪比如虐待罪、诽谤罪等须本人上告有关部门才受理,一般来说政府不会主动处理。二就是有的执法者或执政者不作为,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4、除了自诉案件,其他案件的提起公诉的权力在国家。强奸罪也是这样,一旦强奸的行为发生,即使受害人不想去追究,司法机关同样会去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但警察不知道当然他无法去侦查案件,但是如果知道就会进行立案侦查。

民若不告则官不究体现了法的什么性质

“民不举,官不究”,大意为: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

肯定是执法不公,听着就气人,这件事怎么说呢,你告,可能会引起跟多商户对你的排挤,可是也可能那些商户一起的力量会帮了你,我个人看法是告。

法律分析:民不告官不究指的是诉讼原则中的不告不理原则,有时候也作为一种暗讽,指有的执法者或执政者懒政不作为,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 不告不理指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

因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性,法律充分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处分个人权利的意愿,只要其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公共道德,不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应当予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