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理论(社工理论基础)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社工理论:头脑风暴法
- 2、社会工作理论有哪些
- 3、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社工理论:头脑风暴法
1、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2、头脑风暴法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3、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是指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的奥斯本首创,该方法主要由价值工程工作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4、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指刺激并鼓励一群知识渊博的人员畅所欲言,以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危险、风险、决策标准及/或处理办法。“头脑风暴法”这个术语经常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小组讨论。
5、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是由美国奥斯提出的,一种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的思维方法。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指一群人(或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或领域,进行创新或改善,产生新点子,提出新办法。
6、头脑风暴法是引导小组成员创造性地思考,产生和澄清大量观点、问题或议题的一门技术。头脑风暴法用于识别可能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
社会工作理论有哪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工作的八大理论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等。
增强权能理论(我帮你增加能力,但是关键在你);指增强人的权利和能力。
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在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后,从事社会工作满5年。注: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学位的要求是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学历学位。
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1、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2、社会工作的八大理论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等。
3、从这个角度讲,不断完善的社会政策是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没有发达的社会政策,就没有发达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4、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化观点。社会工作理论包括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论和作为模式的实践理论。
5、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的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服务工作。其一,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
6、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