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简单介绍

2025-08-18 22:13:0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受伤后,伤残鉴定怎么做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交通事故受伤致残并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必须在治疗终结后15日内,即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后15日内,由受伤的当事人可先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如不提出申请,则视为一般受伤,伤者必须在治疗终结后15日内申请伤残鉴定。这时,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共同选定一家具有资质的民间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如:延吉的延平司法鉴定中心、天平司法鉴定中心等均为具有资质的民间鉴定机构)。如果伤者15日内不提出伤残评定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请求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的权利。超过申请期限提出的申请是无效的申请,公安机关不再受理。公安机关评定伤残等级的依据一般为两个:一是医院的证明;二是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重新评定的结论是最终的决定。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日期开始调解,并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

(一)造成人员死亡的,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

(二)造成人员受伤的,从治疗终结之日起;

(三)因伤致残的,从定残之日起;

(四)造成财产损失的,从确定损失之日起。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必须等伤者康复后才可以评定的。交通事故伤残伤残鉴定是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的过程。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各有不同的标准。

【【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第一条一级伤残(一)、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二)、头面部损伤致:1、双侧眼球缺失;2、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三)、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四)、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道路交通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在道路上,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受伤,需要对受伤人员的伤残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对方对自己赔偿的结果,也可以作为工伤赔偿的依据。在中国,伤残评定分为十个等级,几乎可以涵盖所有伤害情况。那么,这十个等级大致包括哪些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一、评价标准:

1.在我国,残疾分为十级,即一级、二级和十级。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情况。基本上,所有情况都包括以下内容。边肖会给你简单介绍一下每一关都包括哪些内容,从而给你一个大概的概念。

2.不同的伤残等级可以包括几个方面,如烧烫伤时的皮肤损伤程度,骨伤时的脊柱和骨骼损伤程度,神经损伤时的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损伤程度,在不同的标准下不能认为是不同的伤残等级。

3.比如在一级伤残中,这些程度是最严重的,在神经损伤范围内,也是最难修复的。比如已经进入植物人状态,或者智力严重受损,达到20以下,完全不能自理,不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因神经受损而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等等。

4.一级伤残会有一些面部损伤评估,包括眼睛损伤的程度,面部骨骼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等等。如果颈部受伤,需要判断吞咽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如果丢失或受到严重影响,可视为一级伤残。

5.下面每一级都介绍上一级的内容,但程度会稍微轻微一点。

6.比如二级伤残的伤害程度相对于一级伤残来说比较轻微。比如脊柱或周围神经受损,智力在34以下,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重要事情需要帮助等。这个标准相当于一级伤残,已经降低了。

7.同样,我们可以看一下,三级伤残的情况下,对智力没有明确的数字要求,只是严重受损,生活中需要人照顾,没有办法独立生活和工作等。二、如何具体评估:

1.具体认定标准请参考我国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本法律文件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正常情况下可以去鉴定机构做伤残鉴定。如果对第一次鉴定不满意,也可以申请第二次鉴定。

2.最终评估结果可用于向对方申请赔偿,或用于工伤津贴等。如果住院期间能对当事人进行评估,他可以随时做;如果没有,他可以等待出院,或者在他稍微好转后再进行评估。

即交通事故中如果有人员伤亡,如何评价,评价标准是什么。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请参考相关部门发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