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干砌石(干砌石多用于什么工程)

2025-06-08 12:42:3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干砌石与浆砌石的区别

1、原料方面

浆砌石:使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石块依靠胶结材料的粘结力、摩擦力和石块本身重量,保持建筑物稳定。

干砌石:不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依靠石块自身重量及石块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

2、应用范围

浆砌石:在中国水利工程大量使用浆砌料石或浆砌块石。

干砌石:通常应用于挡墙、护坡、堤面等工程。

3、特点不同

浆砌石:由于石块间空隙被充塞密实,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密实性和强度,可以防止渗水漏水,增加抵抗侵蚀的能力。

干砌石:就地取材,节约水泥和木材;泄洪和导流布置简单,安全度较高;工程量少,施工技术简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浆砌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砌石

干砌石和浆砌石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原理不同、作用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干砌石

干砌石是不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

2、浆砌石

浆砌石是使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

二、原理不同

1、干砌石

依靠石块自身重量及石块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

2、浆砌石

石块依靠胶结材料的粘结力、摩擦力和石块本身重量,保持建筑物稳定。

三、作用不同

1、干砌石

通常应用于挡墙、护坡、堤面等工程  。

2、浆砌石

可以防止渗水漏水,增加抵抗侵蚀的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干砌石、百度百科-浆砌石

干砌和浆砌的区别

1、干砌与浆砌相比单个石料个体更大。

干砌石是不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通常应用于挡墙、护坡、堤面等工程。浆砌石是使用胶结材料的块石砌体。石块依靠胶结材料的粘结力、摩擦力和石块本身重量,保持建筑物稳定。所以前者体积更大。

2、石料之间连接方式不一样。

干砌石块要求做到砌放平稳,砌缝密合,相互压紧,外形平整,然后用片石把石块间隙塞实捣紧,使每个石块都能保持稳定,相互结合成为整体。大体积的干砌块石挡墙或建筑物,石块之间的连接只能靠自身的重量和接触面的摩擦力。

浆砌石之间的填充物大部分是小颗粒物,石灰、细骨之类的胶结材料。

3、浆砌与干砌相比密封性更强。

浆砌的石块间空隙被充塞密实,因而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密实性和强度,可以防止渗水漏水,增加抵抗侵蚀的能力。浆砌石的使用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水利工程大量使用浆砌料石或浆砌块石。

干砌的石块本身的不连续性,必然会使构成的整体的不稳定,在质量上没有混凝土防护坡的坚固性好和密封性好,所以通常应用于挡墙、护坡、水利涵洞等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浆砌

干砌石块规格多大?

干砌石护坡石料必须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没有裂缝的岩石,其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尖角、薄边。上、下两面基本平行且大致平整;石料最小边尺寸不宜小于20cm。干砌块石按从外到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首先在坡面上每隔5m钉立坡脚、坡中和坡顶木桩,在木桩上划出铺碎石垫层线和砌石线,顺排桩方向(垂直于堤轴线)拉竖向细钢丝,再在两排竖向钢丝之间,用活结拉一根横向钢丝(平行于堤轴线方向),便于钢丝能在顺坡面方向平行移动,在砌筑块石时随砌筑高度向上移动,铺石渣垫层及砌石即依此线为标准,控制不同平面、不同平面间直线、底角线、顶角线。石料用自卸车运到外镇压层,人工搬运到坡面上进行砌筑。干砌块石护坡砌筑时形成一个整体,以错缝锁结方式铺砌,缝隙紧密,严禁出现通缝、叠砌和浮塞,块石间契合紧密无松动。砌体缝口应砌紧,底部垫稳填实,严禁架空;所有前后的明缝均用小片石料填塞紧密,不使用翅口石和飞口石。砌体外露面的坡顶及侧边,均选用较整齐的石块砌筑平整。砌体表面砌缝的宽度小于20mm,砌石边缘顺直、整齐牢固。坡面平顺美观,表面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不得有凹陷凸肚现象。

干砌石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砌体工程分为干砌石和浆砌石,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使用水泥填充缝隙。浆砌石有专门的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91,干砌石的设计规范分散于砌体建筑物、堤防等设计规范中,干砌石主要用于边坡防护、堤防和农田水利灌溉建筑物中。干砌石护坡结构型式简单,易于施工,容易适于不均匀变形的部位。但由于缺少水泥的连接,结构整体性不好,容易造成冲刷失效。

干砌石的施工工艺是:

(1)在结构构筑物上找平,一般用细颗粒沙砾石,

(2)做反滤层,防止保护的土体细颗粒被水流冲刷带走,从而破坏,或者铺土工布。

干砌石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1.1 地埂的开挖与填筑

地埂开挖的标准直接影响砌筑质量,故应严格掌握,一般要求开挖面的凸凹度不超过±5cm。开挖尺寸需较衬砌厚度大2~3cm,以免个别大石抵住基土而使衬砌表面不平。

如用一般土料填筑,应注意夯实,密度要求不小于自然土的干容重。如用戈壁砂砾填筑,一般沉陷较少,如不加夯,可于填筑过程中充分加水,使浸水沉实,以免石衬砌后因基土下沉而松动。 1.2 铺垫层及砌石 1.2.1 铺垫层

在地埂石铺砌之前,先分段把地埂垫层铺好。至于边坡的垫层,如边坡较陡时,则可随边坡砌石同时升高。 1.2.2 石标准与衬砌要求

衬砌地埂用的石,应根据当地产石情况,尽可能按下面的条件挑选:除尺寸应尽可能符合前述设计的标准外,略具扁平形且较规则者为最佳;形状如哈密瓜的椭圆形石或有棱角的块石次之。至于接近圆球形的石,因不易砌好,故不宜采用。三角石或其他不合格的石头可酌量用于超高部分。

砌石的关键在于砌的紧密,不易松动。因此对砌的要求主要为: 第一,按整齐的梅花形砌,要求六角靠紧,只准有三角缝,不许有四角眼。玉扳手网为建筑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二,要求石长径与地埂或边坡垂直,即立砌,不准前伏后仰,左右歪斜,或砌成石阶,否则石不能靠紧,容易松动。

第三,要注意挑选石料,每行石力求长短厚薄相仿,行列力求整齐,相邻各行石亦力求大体均匀,这样便于前一行与下一行错开缝子对准叉口,使结合紧密。不准乱插花,不要鸡抱蛋(即中间一块大石头四周小石头)。 1.2.3 砌筑程序

地埂砌筑时,应使石较宽的侧面垂直水流方向立砌,砌成的行列与水流方向平行,由地埂一边起逐行砌向另一边。地埂衬砌时,亦应使石侧面垂直水流方向并垂直边坡立砌,自下逐排上升。地埂和边坡开始的一排,均应砌较大的石(较其他石大10~15cm),作为坡脚石,以防地埂冲坏时不致对地埂影响太大;而地埂冲坏时,亦不致很快影响地埂。

石侧面垂直水流方向,砌成的行列平行水流方向,由地埂一边逐行砌向另一边。

衬砌时,应先砌地埂后砌边坡。某些地区以前介绍的经验,认为最好先砌地埂后砌地埂。以往所建的干砌石地埂,都是这样先砌地埂后砌地埂的,结果冲坏的地埂都是从地埂开始。现在这种方法已被废除了。我们认为先砌地埂有以下一些好处:

第一,地埂担负冲力较大,比地埂更为重要。通常只要地埂不被冲毁,地埂是很少被毁坏的。反之,若地埂冲毁,则地埂必将随之而垮。先砌地埂便于选用质量较好、尺寸较大的石料,而余下来质量一

般的石料可用于边坡,较差者用于边坡上部。这是因为地埂所砌石,特别是在底宽较大的地埂上,主要靠自身重量和砌筑技术来挤紧,如果石质量较差,就易于冲坏;而地埂上所砌的石,则还受上面石的下压作用,故质量一般的石,用在边坡上较用在地埂上易于砌紧,而质量较差的用在边坡上部,亦没有大的害处。

第二,砌好地埂再砌地埂时,地埂石将对地埂石起到一定的挤压作用,特别是对地埂较窄的地埂作用更为显著。

第三,砌好地埂再砌边坡时,易于衔接,不致出现明显的接缝。 第四,先砌好地埂,就便于运送石减少施工干扰。

第五,先砌地埂,注意力较为集中,易于砌好。如后砌地埂,往往由于接近收工,砌的粗糙,特别是用民工施工时,尤应注意。 1.2.4 砌法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第一,所砌石应确实坐落在垫层上,不能仅由一两颗石子支撑。 第二,为了使石不易拔出,根据我们的初步体会,相邻石接触点最好在石中部,接触面最好是大致垂直于地埂或边坡,而各石的接触点最好大致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一律小头朝外,大头朝里,或大头朝外、小头朝里。根据使用结果,前者比后者更好些。如果大、小头相互掺杂交错,则大头朝外的石就易于松动。若根据周围石情况,个别石确实需要大头朝外时,则必须将这块石降低2~3cm,以使其与相邻石接触在中部,达到牢固不拨的目的。这是因为,抵抗水流淘击力的依靠,主要为石与石之间挤紧的压力所产力的摩擦力,所以虽然照上面的砌法,石护面表层凹凸度较大,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