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校对方法(额温枪校对方法)

2025-10-12 21:01:3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校对的校对方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标题,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要根据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校法,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对。

校对技巧是什么?

下面介绍几种专业校对人员常用的技巧,请你看一下其中哪些技巧最适合你在写作中运用。不断变换使用这些技巧,以免你在校对时打瞌睡。

●倒读。从稿子的末尾开始校对最后一个句子,然后逆序一次一个句子进行校对,一直倒读到稿子的开头部分。倒读有益于你把精力集中在查找技术性和用法方面的错误,不会被文中的思维内容所分心。

●遮盖。用一把尺子或一张空白纸遮盖住稿子的其余部分,露出要校对的句子。这种方法有助于你全神贯注找出该句存在的错误。

●听读。校对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大声朗读你的稿子,同时请另一个人拿着打印稿一边听一边进行对照。标点符号也要读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校对速度太慢,而且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复读。每页稿子读两遍。第一遍要慢一点,以确保文中内容完整,没有遗漏。然后再读一遍。如果找到错误,立即改正,然后把那一行重读一遍。找到几个错误之后,你也许会变得不那么警觉。“这里不会再有什么错误了,”校对新手往往会这么想。这可不行。另外,数字、名称、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还应多核查几遍。

●求助。挑别人的毛病总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你也许希望恳求一位朋友,亲戚或同事来校对你的稿子。那就找一位好求的,而且忠实可靠的人来帮助你吧。

机械部机关公文校对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校对是公文处理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保证公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第二条 校对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一个数字、一个符号、一个字词的差错会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经济损失或政治事故。因此,校对人员负有重要的责任。第三条 校对又是一项十分细致、难度较大的工作。校对人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第二章 校对职责第四条 校对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使校样符合原稿。第五条 校对的职责还在于:在对原稿负责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发现原稿上的差错,但不允许对已经领导审定的原稿作原则性的或整句、整段的修改。如确需修改,要经核稿人、签发人同意。第六条 为了对校对负责,校对人员必须在原稿上签字。如发生严重校对错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三章 校对方法第七条 常用的校对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对校法

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左手食指指着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遇到打错(或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特别要注意按照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眼睛要在每个字、每个符号上停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并使脑子作出反映。切忌读书看报式校对。

(二)折校法

原稿放在校对者正前面的桌上,校样拿在两手的食指、大拇指与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执笔)。从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使原稿每一行的文字紧紧靠近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文字。要尽量做到一眼能同时看清原稿和校样的字句。折校法一般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或铅印稿,而不适用于手写稿。

(三)读校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标题,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楚。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要根据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校法,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对。第四章 校对知识第八条 校对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一)懂得并正确使用校对符号。这是保证校对质量的重要条件。不少校对错误就是因为校对者不懂或不能正确使用校对符号造成的。校对符号必须统一;不统一,就会产生混乱和错误。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于1982年1月1日颁发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供全国各出版社统一使用。目前,公文校对也是使用的这套校对符号。

(二)要了解打印件、铅印件的版面格式以及字体、字号等方面的简单知识。

(三)校对用笔:笔迹的颜色要鲜明醒目,最好用彩色笔。

(四)校对要全面,不但要校正文,而且要认真校标题、发文字号、密级、签发人,校主送、抄报、抄送、发文单位,校主题词、发文时间、页码等。其中公文标题、发文时间尤其容易忽视,要特别注意。附件同样要认真校对。

(五)要注意字形、字音、字义相近的字,注意多字、漏字、错字,注意多行、漏行、错行,要特别注意数字错误,注意外文和拼音字母有无错漏。第五章 校对规定第九条 校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原则上由拟稿人亲自校对;如他人为拟稿人代校,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文稿的内容,识别清楚文稿的文字、数字、符号等。

(二)一般公文要二校;重要公文至少三校,并有两人以上参加校对。铅印件一律三校。

(三)微机打印件,无论二校、三校件,最后一校一律看打印的腊纸。

(四)文印室、印刷厂要及时通知拟稿人校对(同时告知发文字号)。校对人员要在文稿“校对”栏签字。未经校对的文稿一律不准印制。

(五)无论二校、三校件,最后一校经打字员、排版工人改正后,校对人员必须进行复核。在复核中,要特别注意校改过程可能产生的新的错误,一种是校对人员自己校错改错,另一种是打字员、排版工人改错。复核对整个校对质量起最后把关的作用,以确保万无一失。第六章 附则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校对工作的方法

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

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

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

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辑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

陈垣: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

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包括工具书),来进行具体的校对工作。

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

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理,即推理判断。

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

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

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所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负责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