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厘金制度(厘金制度名词解释)

2025-06-11 18:00:49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叫厘金税

湘军筹饷厘捐的厘金分为2种。湘军 曾国藩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创建了一支军队。由于这支军队的主要成员是湖湘子弟,人们便称之为“湘军”。厘金 厘金制度是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_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_故名厘金。又称厘捐_厘金税。

厘捐的引证解释是:⒈即厘税。引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1853年刑部侍郎雷以_在扬州帮办军务,为筹措江北大营的军饷,在仙女庙等地创办厘捐。”又称厘金、厘金税。晚清实行的一种行商税。

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1853年开始实行。

因税率按货值抽若干厘,故名厘税。又叫厘捐_厘金。咸丰三年年起征,至年裁撤。结构是:厘(半包围结构)税(左右结构)。注音是:ㄌ一_ㄕㄨㄟ_。拼音是:líshuì。

厘金的解释即厘税。 郭沫若 等 《 中国 史稿》 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厘金以商贷为 对象 ,在水陆通商要道和商业繁盛的城镇,设立局、卡,征收货捐。” (1).即厘捐。

晚清的厘金制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存在很长时间?

1、厘金制度的影响 (一)维持了清政府的统治。厘金制度在晚清政府的财政收支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了厘金制度的支持,清政府在末期很难维持统治。这也是为何在太平天国运动平息以后,政府没有裁撤这一赋税制度。

2、厘金制度,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

3、他的奏折里的内容很明显说明了厘金是吸收了民间传统的捐纳习俗而来,就像晚清用钱捐官一样,虽然十分盛行,但既然是捐纳,自然就不是一项正常的国家法度,是上不了台面的。

4、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

什么是厘金制度

1、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

2、厘金制度的产生是伴随着所有的利益集团的博弈而存在的。

3、” 又称厘金、厘金税。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百分之一为厘,故名。《清史稿·食货志六》:“釐金抽捐,创始 扬州 一隅,后遂推行全国。

4、厘金厘金就是清朝的商业税,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起征,自开征日起就是清朝的财政支柱之一。同治年间厘金每年就能有1360万两上下的收入,最高可达1963万两左右。

5、厘金的读音是:líjīn。厘金的拼音是:líjīn。注音是:ㄌ一_ㄐ一ㄣ。结构是:厘(半包围结构)金(上下结构)。厘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即厘税。

名词解释:厘金制度

1、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实行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1853年开始实行。

2、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

3、牙厘局(苏州、浙江、安徽、江西、云南、湖北)、厘金盐茶局(湖南)、厘金局(广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税厘局(福建)、厘税局(陕西、河南)、筹饷局(山西)。

4、”在公开出版的辞书中,一般没有“讠咸”这个字,我只在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字海》里看到了这个字,简单的注明:諴的类推简化字。教材中出现这个字我看到的是李侃的《中国近代史》厘金制度那段。

5、厘金税是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而设立、.的,是在主要水陆关卡向过往客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后成为地方政府固定的重要财源。

6、厘金制度,旧中国一种商业税。亦称“厘捐”或“厘金税”。 厘金最初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