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财产清查名词解释(财产的名词解释)

2025-08-21 11:57:0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会计考试题目,帮写一下答案。急急急!!!!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D、4C、5D、6A、7B、8B、9C、10D、11D、12C、13B

二、名词解释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实地盘点法是指在财产物资存放现场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

3、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

4、财务报表是指单位提供的反映其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文件。

5、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簿籍。

6、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等,确定其实存数量与价值,从而查明其账面记载与实存数量、金额是否相符的专门方法。

7、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说明、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文字凭据。

8、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三、简答题

1、A、划线更正法,又叫红线更正法。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更正时,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表示注销,在红线上方填上正确的文字或数字。B、红字更正法,又叫红字冲销法。a、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会计科目错误,更正方法是;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b、记账后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没错而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更正方法:按多记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C、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填写的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更正方法;将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

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功能。其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3、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4、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即将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记录。

四、业务题

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5000

------B产品 4000

制造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4000

2、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借:原材料 15000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080

贷:银行存款 18080

4、借:生产成本----A产品 21900

-----B产品 18100

贷:原材料 40000

5、借:制造费用 2380

管理费用 780

贷:累计折旧 3160

6、借:固定资产 70000

原材料 15000

贷:实收资本 85000

7、借: 主营业务成本 84200

贷:库存商品 84200

8、借: 银行存款 5265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7650

9、借:坏账准备 1000

贷:应收账款 1000

10、借:管理费用 960

库存现金 40

贷:其他应收款 1000

11、借:银行存款 32760

其他业务收入 28000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4760

呃。。。我只能做成这样咯,,,肯定还有错的地方,,,你可以问问其他高手的哈。。。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中可以用会计干什么。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核算的特点:会计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记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监督的特点: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

3、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4、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性所做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5、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6、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业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流出企业。

7、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8、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9、费用: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10、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他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11、会计等式是揭示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数学表达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联系:二者反映的经济内容一;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区别:会计科目本事没有结构,账户有结构;会计科目只表示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不能反映其数量上的变化,而账户可以反映经济业务数量上的变化;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部分。

13、复式记账:是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记账方法。可以完整的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检查有关经济业务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剩下的懒得打了,你看着办吧,呵呵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1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

1.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4.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5.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6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Y 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

7. 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8.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9.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0.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11.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

12. 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 计算。

13. 贡献毛益率:是指贡献毛益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单位贡献毛益占单价的百分比。反映了产品为企业创利的能力。通常指产品贡献毛益率。

14. 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量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边际额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15. 经营决策:就是企业等经济组织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达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即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过程。

16.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7. 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

18. 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9. 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20. 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1. 保本点: 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22. 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23. 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24. 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25. 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具体方法有:趋势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

26. 定性分析法:是指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初步预测意见,然后在进行综合,最后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27.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未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28. 相关收入: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29. 机会成本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30. 专属成本: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

31.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32. 资金时间价值: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它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 资金不会自动随时间变化而增值,只有在投资过程中才会有收益,所以这个时间价值一般用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来代替,因为理性个体不会将资金闲置不用。 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变化,变化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的资金时间价值。只有和劳动结合才有意义,不同于通货膨胀。

33.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 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

34. 净现值: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其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35. 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36. 全面预算:指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与反映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各方面活动,以便对企业特定计划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作出具体组织与协调,最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展示其资源配置情况的有关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

37.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38.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规划预算期内的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的一种方法。

39. 弹性预算:指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免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

40. 滚动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12个月的一种方法

41. 标准成本:指按照成本项目事先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42. 成本差异: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差额

43. 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责任会计是以往的各种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

44. 责任中心: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45. 投资中心: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是指当下级管理者具有利润中心所描述的全部职责,同时对于营运资本和实物资产也具有责任与权力,并以其所使用的有形资产和财务资产的水平作为业绩计量标准的中心

46. 利润中心:指拥有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

管理会计的`起源

纺织、铁路、钢铁业对成本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铁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会计方法,主要包括记录和汇总现金交易,编制汇总成本财务报告,进行营业统计等。19世纪80年代起,铁路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被更大规模的销售企业、钢铁公司等所采用并加以发展。销售企业按部门和地理区域统计关于销售周转的明细情况,并编报类似于后来收入中心所用的业绩报告。而钢铁公司对协调、控制所需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发展,将铁路业早已采用的会计凭单制度(Voucher system of accounting)加以引进,并将成本报表作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但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如折旧和利息费用等)。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析过去

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 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控制现在

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 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筹划未来

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 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2

永续盘存制:

亦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

账户: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货币计量: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平行登记: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

是根据经济业务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帐页内按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用以在同一张帐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或明细项目的核算资料。

未达帐项:

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对同一项业务,由于取得凭证的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由于尚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

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

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3

会计工作的组织:

是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制定会计法规制度,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工作人员,以保证合理、有效地进行会计工作。

记账凭证:

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账户:

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有用性原则:

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平行登记: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在筹措资本过程中,因接收资本而发生,与投入资本有直接联系,但又不能直接记人所有者投资的积存基金。一般包括资(股)本溢价、接受捐赠的价值和财产重估的增值。

企业会计:

是对企业资金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管理当局、投资者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其它单位及个人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的财务信息。企业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成本计算法:

成本是对象在过程中的耗费,或称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属于对象化的支出,不进入对象(产品、商品)成本。其内容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

销售收入:

是销售商品产品、自制半成本品或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货款,劳务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证确认的收入。销售收入按比重和业务的主次及经常性情况,一般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4

明细账:

是指按照明细科目开设的账户,对总分类账的经济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具体而详细的核算资料。

复式记账:

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资产负债表:

是总括反映企业一定日期(月末、季末或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月报表,静态。

平行登记:

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分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配比原则:

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集合分配账户:

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5

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反映和监督有关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费用分配情况的账户。

联合账簿:是指日记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企业设的日记总账。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财产物资现金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查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篇6

考点:销售税金及附加

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发生销售业务后,按一定税种,附加项目和适用税率计算,向国家和地方缴纳的税金及附加款项。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考点: 非营业性收支净额

是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营业外收入是除营业收入,投资收入以外,应作为当期利润的各种收入,营业外支出是除营业成本、费用、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损失以外,应列入当前利润负担的各项支出。

考点:递延资产

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性支出,一般是指不能全部计人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考点:会计报表附注

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其内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及变更情况,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非经营性质目的说明。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考点:财务状况变动表

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动来揭示资金的流入,流出和转换的会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主要作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财务状况的全貌,并沟通了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考点:约当产量法

是根据月末在产品盘点的数量用技术测定,定额工时消耗或凭借经验估计,确定它们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将在产品折合成产品的数量,然后将产品应计算的全部生产费用,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量进行计算,求出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考点:外汇分账制

是以原币直接记帐,即发生外币业务时,只用原币记帐,不进行折算;当涉及到两种货币的交易业务时,则用“外币兑换”帐户进行核,分别与原币有关帐户对转,各种外币资产、负债及兑换,均按各种币别分别设置帐簿进行记录反映。

会计学基础题目

1√

2×(会计凭证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我们登帐的时候用的是记账凭证)

3×(一般纳税人运输费销项税为7%)

4 √

5×(属于所有者权益类)

6×(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借方登记增加数贷计减少数,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则相反)

7×(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8×(购物发票是一张购物发票是一张但不属于自制的)

9√

10×(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成本的费用。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与当期产品的管理和产品销售直接相关,而与产品的产量、产品的制造过程无直接关系,即容易确定其发生的期间,而难以判别其所应归属的产品,因而是不能列入产品制造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从损益中扣除。)

1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2复式记帐,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借以完整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

3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4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用来记载经济业务的发生,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根据的书面证明。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前者是在经济业务最初发生之时即行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如销货发票、款项收据等。后者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作为记入账簿内各个分类帐户的书面证明,如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

2会计科目作为一个项目,规定了科目的核算内容和科目的使用方法,而帐户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就必须有帐户名称在内的、由若干个项目组成的结构。在我国目前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企业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

四1借:银行存款 710,000,00

贷:实收资本 710,000,00

2借:固定资产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3借: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增-进1700

贷:银行11700

4借:管理费用-搬运费600

贷:银行600

5借:现金13000

贷:银行13000

6借:应付职工新酬13000

贷:现金13000

7借: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红旗厂58500(要看借款的时候是记在哪了)

贷:银行58500

8借:制造费用2500

贷:原材料2500

9借:银行2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

应交税费-增-销340

10借:管理费用-运费400(一般纳税人有发票的要计算税费)

贷:现金400

11借:管理费用-办公费500

贷:现金500

12借:银行50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0

13借:其他应收款1000

贷:现金

14借:银行29250

贷:应收票据25000

应交税费-增-销4250

15借:管理费用1000

贷:银行1000

16借:现金200

管理费用-差旅费800

贷:其他应收款1000

五 是仅做参考的,我要安了。。。。。。

三、名词解释 1.账簿 2.复式记账 3.资产 4.权责发生制 5.会计凭证 6..财产清查 7.会计 8.会计报表 9. 原始

账簿(Book of accounts) :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用以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也为保存会计资料的重要工具。

复式记账法: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资产: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以本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和收入是否应计入本期损益为标准,处理有关经济业务的一种制度。

会计凭证:指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财产清查: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账面核对以及对各项往来款项进行查询、核对,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1、指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指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

原始:

①最初的、开始的、第一手的:原始记录|原始材料|原始情形。

②古老的、未开发的:原始人|原始社会|原始森林|原始时代|原始宗教。

③推究本始:原始要终。

扩展资料:

资产管理业务: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3种:

1.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服务。

2.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3.为客户特定目的办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资产管理

百度百科-账簿

百度百科-复式记账

百度百科-资产

百度百科-权责发生制

百度百科-会计凭证

百度百科-财产清查

百度百科-会计

百度百科-会计报表

百度百科-原始

财产清查名词解释

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核对,查明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结算款项的实有数额,确定其账面结存数额和实际结存数额是否一致,以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会计专门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财产清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