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成文法律是(成文法的概念是什么)

2025-08-08 00:44:3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成文法是什么?

成文法又称为制定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成文法是“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

成文法的词语解释是:“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我国的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成文法。成文法的词语解释是:“不成文法”的对称。

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成文法是“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

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成文法”的对称。一般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等。在法学上称为法的间接渊源。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规范化的条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在现代民法法系国家,成文法的法律文本通常采取法典形式。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别

含义不同。成文法是经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以法律条文作为表现形式的法律的总称。成文法又称为制定法。成文法最高的以及最完善的形态是法典。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区别:1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是以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2 成文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文件。

含义不同:成文法指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表现为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习惯法是不成文法中常见的一种。

不成文法包括习惯法和判例法两种。成文法概念 在理论界,关于制定法、成文法两个法学概念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成文法就是制定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出不同的分类,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划分依据是: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指的是国家机关通过正式程序,经过立法过程制定的明文法律文件。

成文法名词解释

1、成文法主要是指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成文法是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

2、法律主观:行政法的名词解释是:行政法指的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罗马最初无成文法,贵族依其所具有的解释习惯法的权力加害平民,为此平民要求建立成文法,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4、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