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年(688年是什么年)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公元前688年--今2012共多少年!!??
是2699年。只要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就是两个时间相加,然后减1,因为没有公元0年的原因。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秦武公攻打、冀两地的戎族,开始把这两地作为秦国的县。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十一年),秦武公将杜、郑两地设置为县;同年灭亡小虢国。
公元前688年 (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建县。公元前678年 (武公二十年):武公死,用六十六人殉葬。公元前677年 (德公元年):徙都于雍。公元前672年 (宣公四年);与晋大战河阳,获胜。公元前663年 (成公元年):粱伯、芮伯朝秦。
齐襄公十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齐襄公率领诸侯奉周庄王命令共同讨伐卫国,护送卫惠公回国,诛杀左、右公子,使卫惠公得以复位。齐襄公十一年(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春天,齐襄公和文姜在防地相会。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继位后,开始从丹阳迁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
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馀姓悉沉,惟务相独浮。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简介:王之涣在公元688年出生于晋阳,字季凌,是唐朝鼎盛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生性格非常豪放,经常自己在家中练剑和吟唱一些悲伤的曲子。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幸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的发现,提供了王之涣的一些情况。
王之涣死于壮年,在做文安县县尉的时候死在任上,最后葬在洛阳。王之涣之前的一份工作是在衡水主簿,当时衡水县令李涤将女儿嫁给了王之涣,当时是公元722年,王之涣已经是35岁而且已婚有孩子了,李氏18岁,比王之涣小17岁。
王之涣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人物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
公元前688年,亚述军为什么攻打巴比伦?
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霸权,亚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南邻巴比伦。公元前688年,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
美洛达赫巴拉丹统治下的巴比伦尼亚仍是亚述的心腹之患。约公元前710年,亚述王再次出兵巴比伦尼亚。巴比伦王动员了全体人民反击亚述军队的侵凌。巴比伦的战士们英勇顽强,抵抗达两年之久,但最终难免于失败。
公元前648年,巴比伦城被亚述军攻陷,巴比伦国王自焚而死。随后,身披甲胄的亚述骑兵进攻并打垮阿拉伯骆驼兵,亚述降服了阿拉伯。
埃及和巴比伦古王国始终不屈不挠地争取获得独立,加之国内阶级斗争日益尖锐,亚述国家终于渐渐走向覆灭。公元前7世纪末(亚达巴尼帕死后不久),米坦尼人和巴比伦人的军队打败亚述人,加速了亚述的灭亡。
亚述王先是号召巴比伦公民起而反对之,并宣布将对那些从阿拉美亚酋长的军队中开小差的战士豁免一切税收。但这些外交宣传手段毫无结果,于是亚述王不得不率领部下攻入巴比伦尼亚,并将乌金泽尔逐回其在波斯湾南岸的老巢。
公元前691年,埃兰、迦勒底等联军进攻亚述,在亚述边城哈鲁里展开激战。亚述自称歼敌15万人,其本身损失也很大。3年后,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虏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
鉴真和玄奘
鉴真和玄奘不是一个人。鉴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出生时间和去世时间不同 鉴真:鉴真688年出生,763年6月6日去世。玄奘:玄奘602年出生,664年去世。籍贯不同 鉴真:鉴真是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玄奘:玄奘是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二者的目的地不同 玄奘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鉴真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
唐玄奘是在公元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唐太宗),到达印度。=== 扩展介绍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都对传播先进的中国文化、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