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磬(大磬的作用)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大磬的介绍
- 2、寺院里大磬如何敲
- 3、我想请问佛教大磬、大鱼、钟鼓、引磬敲的那个棍/棒,有没有具体的称呼...
- 4、佛教中磬和引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 5、磬的使用方法念佛时如何使用?
- 6、磬怎么读?
大磬的介绍
以铜铸造的 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法会、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之棒)击鸣,以引导一切唱诵的起落、快慢、转合。
规模广, 程度 深, 性质 重要 :大局。大众 磬的解释 磬 ì 古代 打击 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大磬又名圆磬,形状如钵,直径从半尺到三尺不等。大磬用于指挥腔调,振作精神,多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敲用。大磬固定在殿内佛像左侧,不能搬动,更多场合都由引磬代替。引磬又名小磬。
大磬——磬槌子,磬槌,鼓——鼓槌,钟(撞钟的长木头)——钟捶,引磬——引磬锤,小木鱼——木鱼槌子,大鱼——鱼梆槌 仅供参考,各地称呼有所不同。
磬是中国古代石制的打击乐器和礼器,最早用于古代的乐舞活动上,后来用于乐队演奏,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磬的种类有很多:玉磬、歌磬、铜磬、编磬、笙磬等。每一种都是用1-16枚石片或者铁片制作而成的。
寺院里大磬如何敲
持磬者,要求本人衣着合体,举止从容,威仪有则,持磬合理,敲打时有节奏上的讲究,能妥当掌握敲打的频率,以便大众能跟上节奏,保持一致,庄严圆满!引磬一敲,法界肃静,恶趣渴仰,善生钦叹,此处功德亦非同小可。
第一拜:若(引磬一声)人(引磬一声)欲(引磬一声)了(压磬一声),第一声开始拜下去,第四声压磬声正好是额头点地、翻掌;知(引磬一声),起身。第二拜:三(引磬一声),拜下去;世(引磬一声),起身。
大磬”的敲用,多半是在“起腔、收腔、合掌、放掌”、以及“佛号”等处。
执持时候将引磬对口,所以叫对口引磬,右手相抱。执引磬打引磬时,以左手拿,右手击之。双手打引磬或仅用右(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用食指与大指向上勾击。引证解释指僧道的一种法器。
松开左手回到中丹田,右手撑著蒲团,慢慢起身,收气于中丹田,双手打拱。05 如此重复三次,称之为三跪九叩。这种叩拜方式也是道教的最高礼仪。06 礼毕向敲磬的师父拱手相谢,然后退出殿堂。
首先准备好谷磬,打引磬时,以左手拿,右手击之。其次双手打引磬或仅用右(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用食指与大指向上勾击。最后就可以很好的敲响了。
我想请问佛教大磬、大鱼、钟鼓、引磬敲的那个棍/棒,有没有具体的称呼...
“大磬”多用于指挥“腔调”;“引磬”则用于指挥“行动”“大磬”并有振作心神的作用。“引磬”在诵经、唱赞时往往配合木鱼作为敲打“板眼”之用。您说的“中磬”,应该是指比寺院大殿那种小而比引磬大的那种。
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须要快敲,应该由缓入急,渐渐加速。木鱼是为了警醒,假如一个人常自警醒,木鱼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那个是叫引磬。用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佛教各种法事中。
磬大致可分为“圆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三种。而钵大体可分为两种,即铁钵和瓦钵,但细分可分为六种,分别为铁钵、苏摩国钵、乌伽罗国钵、优伽赊国钵、黑钵、赤钵。
大磬大抵用于指挥腔调, 引磬则用于指挥动作, 大磬并有振作心神的作用,引磬在不敲铛铪(ke)铃鼓时,在必要时配合木鱼作为敲打板眼之用。小寺院小道场人数少,维那悦众两者往往都由一人兼任。
佛教中磬和引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在佛教中,磬主要用于诵经、梵呗、修法时候。《文献通考》等书认为把梁朝时的铜磬乐器与佛教的铜钵相混淆,是将后者错误命名的结果。在佛教中经常使用的是大磬和引磬等。
演奏时,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举过胸部与口相齐,右手执金属磬钎敲击磬体而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广泛用于佛教各种法事中。纳西族用于洞经音乐合奏。是佛教寺院中使用的宗教乐器,在梵乐中常用以敲击节奏。
大磬大抵用于指挥腔调, 引磬则用于指挥动作, 大磬并有振作心神的作用,引磬在不敲铛铪(ke)铃鼓时,在必要时配合木鱼作为敲打板眼之用。小寺院小道场人数少,维那悦众两者往往都由一人兼任。
道教认为,法铃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场上使用时,须以单手持之,向一边有节奏地摇动。《上清灵宝大法》:“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引磬:又名“手磬”。
磬的使用方法念佛时如何使用?
1、在佛教中,磬主要用于诵经、梵呗、修法时候。《文献通考》等书认为把梁朝时的铜磬乐器与佛教的铜钵相混淆,是将后者错误命名的结果。在佛教中经常使用的是大磬和引磬等。
2、第一拜:若(引磬一声)人(引磬一声)欲(引磬一声)了(压磬一声),第一声开始拜下去,第四声压磬声正好是额头点地、翻掌;知(引磬一声),起身。第二拜:三(引磬一声),拜下去;世(引磬一声),起身。
3、引证解释指僧道的一种法器。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水浒传》第九十回:“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
4、钟,铃,摇铃,引磬,等,有 招魂 的作用。严格来说是帮助作用。招魂还在于做法者。引磬可以使昏沉的人,提起正念,不迷茫。敲引磬,没有死规定的,偶尔敲几下,有规律的敲,按照板眼敲,都可以。
5、,磬,有大小之分。大磬,一般做法事,诵经,可以使用。2,小磬,也叫“引磬”,单手使用,一般左手使用。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在拜佛,绕佛,助念,常要用到。
6、铜磬是一种佛教法器,可以用作冥想、放松和身心保健的工具。以下是铜磬在家使用的一些方法: 作为装饰品或文物收藏品,增加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磬怎么读?
1、读音为qì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磬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打击兵器。引申含义为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在日常使用中,磬也常做动词,弯腰。表示谦恭,如磬沼(形容曲折的池)。
2、磬读音:qìng 磬拼音:qìng 释义: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3、磬(拼音:qì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 。基本字义:磬(拼音:qì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磬”本意是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
4、馨的读音是xīn,磬的读音是qìng,磐的读音是pán,罄的读音是qìng。磬的释义 古代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木槌击奏。单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编磬。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
5、” 词语分解 磬的解释 磬 ì 古代 打击 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6、磬拼音:qìng。释义:古代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木槌击奏。单一的叫特磬,成套的叫编磬。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用铜制成。磬组词:磬石 适宜制磬的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