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朱元璋杀多少大臣)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 2、朱元璋杀了哪些人
- 3、明太祖朱元璋在惩治贪官的运动中有多少人被杀?
- 4、明朝皇帝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他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 5、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杀了多少一起打天下的部下呢?
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前后杀了26个功臣。朱元璋杀了徐达、刘伯温、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功臣。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自布衣,驱逐蒙元重光华夏,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功越千古。
朱元璋一共杀了30位开国功臣,唯独留下了汤和、郭英、沐英、耿炳文四位。朱元璋没有杀的开国功臣 第一位信国公汤和。他是所有功臣里面最懂得明哲保身的,在朱元璋称帝坐稳江山之后,不贪恋权力富贵,提出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朱元璋杀了26个功臣。在这其中,名臣谋士有刘伯温、李善长等等,猛将豪帅又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他们中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一方人杰,聚到一起就有了大明天下,只可惜朱元璋能与他们同患难却不能同富贵。
朱元璋杀了哪些人
傅友德:因被猜忌赐死被朱元璋赐死,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胡美:借其长女为贵妃之便与女婿秽乱宫禁之罪被赐自尽,出自《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胡蓝案。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 欲谋反。朱元璋命羽林军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3万人。
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明太祖朱元璋在惩治贪官的运动中有多少人被杀?
1、十五万左右。朱元璋当皇帝30年间,他一共杀了十五万左右得贪官,朝里的官员换了一波又一波,朱元璋从不心软,有多少贪官就杀多少,整个朝廷无人可用,也不停止。
2、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还乘机废除中书省制度,罢除丞相官职,直接统领六部。
3、朱元璋杀了多少人?据记载总共是十五万余人。
4、也有人传言,为了杜绝贪官,朱元璋杀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数量惊人,使人胆战心惊。尽管这样,贪官依旧屡禁不止。
5、朱元璋白手起家,被网友调侃开局一个碗,最终当上皇帝的人物,从治国理政这方面来说确实是相当不错,但是从对待手底下的这些官员来说不怎么样。因为光贪官前前后后杀了10万人不止,但是贪腐之风仍然控制不住。
6、由此可见,朱元璋之所以杀了几万名官员,除了兔死狗烹外,最深层的原因,还是那份来自朱元璋心中的痛恨。
明朝皇帝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他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户部侍郎郭桓贪污了整整1200多万两银子,而且不是他一个人贪污,是从上到下一条线,牵扯到官员多达数万人了。所以朱元璋非常生气,全部都给他杀了。
明初朱元璋的“文字狱”,创造了自秦始皇以来谋杀皇帝人数最多的一次,数万文人被刀杀。有时候就因为一句话,几个人的脑袋就落地了。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除了政治原因,和他的出身也有很大关系。
还有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开国第一功臣,然而他的死却与朱元璋的处决密不可分。徐达有一种病,这种病最忌讳吃鹅肉,然而朱元璋却派太监赏他一碗鹅肉,并亲眼看他把这一碗鹅肉吃完,最终徐达因病而死。
第一个原因:因为“奇迹”而杀功臣 朱元璋出身低微,最穷的时候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可是他在这种最卑贱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当上皇帝,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了,并且他同时还是北伐成功后建立起大一统王朝的中国历史第一人。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杀了多少一起打天下的部下呢?
1、费聚。1390年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废除。《明史.费聚传》载:竟坐党死,爵除,显然费聚因陷胡惟庸案被朱元璋所杀。耿再成。1362年二月,处州苗族降将叛乱,耿再成为叛军所杀,死后朱元璋追封为高阳郡公。
2、朱元璋前后杀了26个功臣。朱元璋杀了徐达、刘伯温、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功臣。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自布衣,驱逐蒙元重光华夏,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功越千古。
3、当时,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心腹们,一共有34名,但是当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他就开始担忧自己的江山是否稳固,同时又盯上了这些昔日的战友,最后他们竟成了朱元璋眼里的刺,不得不拔。
4、那么问题产生了,为什么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三十四位兄弟,为何到最后却只剩下四位了呢?在这些兄弟当中,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而且价值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在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
5、朱元璋就是历史上一位疑心很重的皇帝,当初和他一起闯天下的一共有34个人,但是朱元璋登上皇帝的宝座后,不仅没有赏赐他们,反而怀疑他们会策反。最后竟然将他们一个一个杀掉,只剩下4个人。第一位:信国公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