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做出法律(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025-09-03 19:55:38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辨析题: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吸毒:一般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违反政府禁令,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这是错误的 2违法行为是指凡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及违反刑法的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要求。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制裁。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违反宪法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因为违反宪法的行为既可能是违法行为,也可能是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代表犯罪,二者的危害程度是有所区别的。

在法律术语中应该是“做出赔偿”还是“作出赔偿”?

1、补偿而意味着补偿方不存在法律过失,仅仅是因为合法进行的法律行为而给相对方造成了合法利益损害,从公平原则出发,应该给予补偿,并且补偿时需要考虑双方利益均衡,以合理为必要。

2、概念不同。补偿利用条件的差异,相互补充以提高整体效益的措施称为补偿。补偿的基本意思有弥补缺陷,抵消损失。赔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péi cháng,指对损失、损坏或伤害的补偿;对受害的一方补偿或赔款。

3、司法赔偿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司法赔偿的侵权行为主体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4、如果具有赔偿义务的机关决定不给出赔偿的话,那么也应该在从做出决定的当天起的十天以内,通过书面的形式通知请求人,并且向请求人说出决定不给予赔偿的理由。

法院做出的法律文书不给当事人送达合法吗

不发生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文书不送达当事人,都不能约束当事人。

不生效。根据规定,判决必须送达后才能生效,而送达的方式可以是直接送达,也可以是邮寄送达。

不合法。小额诉讼案件的裁判文书可以简化,主要记载当事人基本信息、诉讼请求、裁判主文等内容。但是简化不等于没有,法院必须按照规定制发裁判文书并送达当事人。

法律分析:刑事案件判决书必须送达被告人,其家属如果不是诉讼代理人可以不给判决书。根据法院通知去取刑事判决书后,应该在法院的送达回证上签字,其作用是证明法院已经将判决书交给当事人,当事人已经收到法院的判决书。

法院送达的法律文书,原则应交给当事人。如果当事人不在,可以交经近亲属,并由近亲属签字确认。如果找不到当事人和近亲属,或者当事人和近亲属都拒绝签字的,法院可以公告送达,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是做出判决还是作出判决?

1、区别如下。法律上所说的“判决”,应该是作出判决,而不是做出判决。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2、第一百四十二条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3、作出判断。凡是通过抽象行为实现的动作,用“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