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属于什么法)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环境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资源法的目的,是指国家在制定或认可环境法时希望达到的目标或希望实现的结果。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法规对法的目的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以我国现行法律为依据,可以将环境法的目的总结为:
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这项目的在我国的《宪法》和《环境保护法》均有明确的规定。
2、防治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也称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3、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4、保障人体健康。
5、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法的作用,表示环境法存在的价值。可以从环境资源、环境保护和法律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来认识。
1、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是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资源工作发展的强大力量。
2、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保障人体健康的法律武器。
3、环境法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调控手段。
4、环境法是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普及化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好教材。
5、环境法是处理我国与外国的环境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
环境法的特征有哪些
环境资源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
2、综合性。
3、科学技术性。
4、公益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简述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又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确立这样的原则,是由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要以预防为主;
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以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高;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着眼于对新污染的“防”尚不够,还要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积极治理。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错了,铸成了事实,要想纠正就很不容易。现有还有一种现象,工业布局中搞地方保护,损人利己,如各地将污染工业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导风之外,只管自己的发展,不管别人、别的地区的死活(市交接边界、省边界),酿成跨地区污染纠纷,逃避监管,增加了处理难度。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