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监护是指什么意思)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监护人
- 2、法律规定的监护人是怎么负责监护的
- 3、监护的概念与特征有哪些,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 4、监护名词解释
- 5、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是什么
- 6、监护人的职责
什么是监护人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 (1) 法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3) 遗嘱 监护人,(4)委托监护人。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监护职责相适应,监护人主要具有以下权利:(1)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有权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有权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并 代理 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4)有权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5)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进行 诉讼 。监护人依法行使 监护权 利,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干涉。
法律规定的监护人是怎么负责监护的
监护责任的规定: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对被监护人的管理和教育义务;
3、侵犯被监护人权益必究责任;
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监护的概念与特征有哪些,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一、监护的概念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二、监护具有以下特征:
1、被监护人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监护人的职责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
三、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
1、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
2、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得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
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还特设监护监督人,以保证监护人依法履行其职责,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利害有冲突时保护后者的权益,并设有监护法院等专门机构。
扩展资料
法律规定的监护人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参考资料: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监护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监护
监护名词解释
①法律上指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人。②指对危重病人严密观察和护理,以便及时抢救。
根据我国民法典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护人指的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又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负有监护义务的行为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又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第一顺序监护人是配偶。
第二顺序监护人时父母又或者是子女。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是什么
法律规定监护人有这些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监护人的职责
作为监护人,是要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再者,不仅要保护未成年人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保护。另外,监护人还要管理好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还要帮助被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被监护人毁坏了别人家的窗户,那么监护人就要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作为监护人,是要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的,被监护人之所以为被监护人,就是因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各个方面的权益,很容易遭受到其他人的伤害或者侵犯,那么就需要监护人的保护。父母就是自己未成年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各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最基本是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未成年人的各种权利的同时,还需要主动地排除可能带来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的危险。再者,不仅要保护未成年人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还要注重对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进行知识、道德、健康、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另外,监护人还要管理好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应当合理地利用被监护人的财产,也可以作出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处分行为,但是不能滥用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不仅要合理利用被监护人的财产,还要教育被监护人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念,告诫被监护人不能去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去偷、抢、骗他人的财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