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执行效力(法律执行效力名词解释)

2025-09-20 07:11:0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法律制度的什么特征决定了法律的执行效力

法律首先是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第二,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第三,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被动性。

具有强制性:法律是以国家权力为支持的一种规范行为,具有强制性。国家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来强制执行法律的规定,确保其得到遵守。

法律执行是什么意思?

1、法律执行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法院或其他法律机构采取强制措施,迫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判决、裁定、调解书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一种行为。法律执行的目的是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法律分析:法律执行,又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和具体事的活动。

3、法律分析:法律执行,简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指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执法仅指国家行政机关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的活动。通常作狭义解。

4、广义上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法律执行采纳狭义解释。

法院判决书的法律效力

1、关于 法院判决书 的法律效力问题,一般民事判决的法律效力可分为民事判决宣告后的法律效力和民事判决生效后的法律效力。

2、一审判决何时生效 行政诉讼作出一审判决的,过了上诉期没有提起上诉的,判决书就会生效,而上诉期是收到判决收后15天,如果是二审判决书的,自作出后生效。

3、法律主观:判决书 内容包括: (一)案由、 诉讼 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 诉讼费用 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4、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执行局执行笔录有法律效力吗

执行局执行笔录有法律效力。是做出执行裁定的依据之一。执行笔录指土地违法案件承办人员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土地行政处罚决定、土地行政处理决定或土地行政判决付诸实施的过程的记录。

法律分析:法院执行笔录签字后有法律效力,是做出执行裁定的依据之一。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法律客观:法院执行笔录由三部分组成:首部。

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的区别

1、具有法律效力,指的是合同有效。具有强制执行力,是指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2、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是不同的,没有强制执行力的和解、调解书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符合合同成立条件,均具备“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3、法律主观:强制执行 的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必须有生效的行政裁判文书作 ,如对于 一审 判决,必须是在法定期间内无人上诉,而 二审 判决,经作出即生效。二是裁判文书必须具有可执行的内容。

4、强制执行效力和强制执行力是不同的概念。强制执行效力指的是裁判文书或仲裁裁决具有可以被执行的法律效力,即该文书或裁决所规定的行为必须得到履行。具备强制执行效力的裁判文书或仲裁裁决,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前提。

5、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