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形)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间接故意伤害?
间接犯罪并非法律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任何间接故意犯罪,都是以追求某种目的结果为前提的。正是这种目的结果,导致行为人原本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形态产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特征
直接故意的特征如下:
1、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间接故意的特征如下: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
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
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什么是间接故意犯罪
间接犯罪并非法律概念,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间接故意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目的,因为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与犯罪目的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要求不相符。4、间接故意犯罪只有构成与不构成之分,而不存在完成与否的问题。任何间接故意犯罪,都是以追求某种目的结果为前提的。正是这种目的结果,导致行为人原本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形态产生了性质上的变化。
间接故意,在没有造成危害的情况下就不构成犯罪,有没有这条规定?
有这条规定。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法律分析
间接故意的成立也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社会性质、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以及刑法所规定的特定事实等。在这些认识的内容上,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并无不同。但是,在认识的程度上,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却存在着差别。与直接故意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或者可能发生不同,间接故意只能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如果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而决意为之,则不能认为行为人对于结果持放任的态度,从而也就无从认定行为人对于结果持间接故意。可见,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其认识的结果发生的概率是要小于直接故意的。只是,在行为人自认为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并加以放任,而客观上这种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时,由于能够认定放任心态,所以并不妨碍行为人仅成立间接故意。这也充分说明了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因素是意志因素的前提,同时意志因素又对认识因素的认定产生重要影响。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所谓放任,就是听其自然,听之任之,纵容危害结果的发生。换言之,就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不积极追求但也不设法避免。只要行为人并非希望结果不发生,而是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结果的发生,就属于放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