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危险犯(危险犯的危险状态)

2025-09-08 16:54:51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危险犯的种类

在我国将危险犯分为两种: 1、具体危险犯: 具体危险不是一般人的危险感觉,也不是一般人对当时情况所进行的大致判断对具体危险的证明和判断,应当由司法官员以及其他有专门知识或专业认识能力的人,以行为当时的各种具体情况以及已经判明的因果关系为根据,认定行为是否具有发生侵害法益的可能性。例如, 放火罪 是具体危险犯,只有根据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火力大小、与可燃物距离地远近等),客观地认定使对象物燃烧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才能成立放火罪。又如,故意损坏交通工具罪是具体危险犯,拆卸一个车轮的行为一般人当然认为有危险,但并不是所有拆卸车轮的行为都具备 犯罪构成 要件中所要求的具体危险,还必须进一步判断: (1)该车辆在被拆掉一个车轮后仍能行驶(至于行驶距离远近则在所不问); (2)这样的行驶会造成颠覆或者冲撞事故; (3)司机有可能在启动汽车前或开始正常运行时难以意识到车辆的这一缺陷; (4)该车辆正在使用期并实际投入了使用。缺乏上述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认定为存在具体危险,只可能成立 故意毁坏财物罪 ,而不成立本罪。 2、抽象危险犯: 抽象危险犯是指行为本身包含了侵害法益的可能性而被禁止的情形。抽象危险不属于构成要件,只是认定行为可罚的实质违法根据,是立法者拟制或者说立法上推定的危险,其危险及其程度是立法者的判断,法官只要证明危险不是想象的或臆断的(迷信犯),就可以认定危险的存在,该当构成要件的行为具备可罚的实质违法性。 盗窃 枪支虽然抽象危险是立法上推定的危险,但在认定抽象危险是否存在时,法官的判断仍然是必要的,由此才能确定有无立法者推定的危险。对抽象危险的判断,以行为本身的一般情况或者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可能性。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抽象的危险犯,根据一般社会生活经验,认定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便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刑法 修正案八已经把 污染环境罪 归入危险犯中。污染环境是属于危害社会环境的一种。企业在进行建设发展中一定要注意避免污染环境,如果污染环境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的话就会被判处犯罪,是会受到刑法处罚的。

什么是危险犯?

危险犯,实害犯的对称。指的是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如伪造公文、印章罪。又可分为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前者以侵害行为已有现实的危险发生为成立要件;后者以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即认为危险发生,而造成犯罪。危险犯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虽未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但使法益面临威胁,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陷入危险。爆炸物危险是被判断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可能性与盖然性的状态。危险是行为的危险,即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导致侵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可以称为行为的属性;而不是作为结果的危险,即行为所导致的对法益的危险状态。之所以将危险理解为行为的危险,即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对法益造成侵害的可能性与盖然性,是因为:一方面,危险状态这种结果取决于行为的危险,如果没有行为的危险,就不可能有危险状态;另一方面,行为的危险与作为结果的危险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明确区分,只能根据行为的危险认定行为造成了危险状态。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成立,要求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因而属于危险犯。如果破坏行为是针对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整体或者其重要部件的,就可以认定具有这种危险;否则就没有这种危险。但足以发生某种危险的表述已经表明,是行为足以导致某种危险,即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危险,而不是指行为已经造成的危险状态。因此,危险是针对行为性质而言,行为不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不可能成立危险犯危险犯危害社会的表现虽然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但是也是会是多数人的性命以及健康还有重大财产陷入危险,所以危险犯也是抽象犯罪的犯人。因为如果没有行为的危险那么也就不可能造成危险的状态,而危险的状态会殃及生命安全。

危险犯有哪些

我国刑法上规定的危险犯主要包括: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投放危险物质罪;

3、放火罪;

4、决水罪等。

危险犯是指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

危险犯有伪造公文、印章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失火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罪,危险犯是指以对侵犯客体产生损害危险即告成立的犯罪。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