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高平陵之变郭太后结局)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何能够大获成功?
因为司马懿足智多谋,而且在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前做了完全的准备,所以能大获成功。
豪族的支持也是司马懿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曹氏集团内部腐化。
司马懿发起了高平陵之变,而当时司马懿能够成功,其主要原因是获得了郭太后的帮助。因为当时司马懿发起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是借着郭太后的名义,后来,司马懿诛杀曹爽,掌握了朝政大权。
其三,兵权的控制,任何一个政治事件的背后都几乎少不了兵权的支撑,司马师汲布等司马懿的心腹能够迅速控制住洛阳军权也是特别关键的因素。其四,控制住军权自然就控制住了洛阳,曹爽派系和朝中臣亲都被司马懿所掌控。
那场政变叫高平陵之变,具体来说就是魏明帝死前托孤给了两个大臣,要辅助自己的小儿曹芳。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结果后来曹爽凭着自己的身份,大势排挤人才,把所有的老臣全部扫到了一边。
带着部队把武器库全部都给占领了,然后让部队在洛水的浮桥驻守,这个方法是直接将整个洛阳已经全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没有人能够出站抵抗自己,所以司马懿仅有三千的兵士却成功发动高平陵政变获得成功。
高平陵之变简介
高平陵事件:是指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
高平陵事变,是指司马懿趁扫墓高平陵发动兵变。魏明帝托孤司马懿和曹爽,二者展开斗争。司马懿趁曹爽至高平陵扫墓发动兵变,曹爽被杀,曹魏军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趁曹爽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控制京都的历史事件。
他被指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他的后代成为了谋朝篡位的大奸臣,二是他参与了高平陵之变。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在位,司马懿已经60岁了,担任大魏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
正始十年(249)正月初六,魏帝曹芳到高平陵(今河南洛阳东南)祭扫明帝曹睿陵墓,曹爽与其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随驾前往。
三国正史中有没有高平陵事件?
1、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南)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断绝曹爽归路。
2、高平陵之变后,曹氏亲贵宗族等五千多人被株,而曹楷不仅躲过了这场灾难竟然还增加了一千多户的食邑,由此可见,曹楷在整个高平陵之变中并没有像曹爽等亲贵那样得罪了司马懿,不仅没有得罪,甚至还有可能赢得了司马氏的好感。
3、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司马懿因为高平陵事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
4、诏书已经写好了,但曹芳因恐惧而没实行。从这些事看出来 司马氏为了绝后患 弄掉他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