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和法律的关系(法律和法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2025-10-10 12:53:0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论述法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1、法与法律的联系 (1)、法和法律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是法律的内容,法律又表现法。(2)、法与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对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观认识。(3)、法与法律的本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3、.西方的“法”除有“法”的含义外,还兼有“权利”、“公平”、“正义”或“规律”、“法则”之意,因此它们常被人们理解为“客观法”,或“理想法”、“应然法”。

4、法和法律的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法和法律与国家权力的联系程度不同。

5、校解析答案: “法制”与“法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制和法治作为法现象的社会上层建筑,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而相同阶级本质的法制和法治,其经济基础也是相同的,并共同地服务于这个经济基础。

试举例说明法和法律的关系怎样?

法是个学术概念,而法律则一般是指有权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同时法律也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成文法律。

经济法的客体应当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经济管理行为。第二,财物,包括财产和物品。第三,知识产权。

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就决定了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他们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法与生活有密切关系。法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知道规则的人,才会生活。

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1、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与法律的联系 (1)、法和法律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法是法律的内容,法律又表现法。(2)、法与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对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观认识。(3)、法与法律的本质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个表征利益,另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被动的。

4、第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应关系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二者共同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

5、基本法律关系是由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所确认或创立的、直接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性质的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是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法”与“法律”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具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而法却是一般的、抽象的,表现为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一定是法,但法不一定都是法律。

3、法与政策 (一)区别 制定机关和程序不同。调整的范围、方式不同。相比之下,政策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比法律广泛得多,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表现形式不同。稳定性不同。

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1、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事实的依据;法律事实则是发生、变更、消灭法律关系的原因;法律关系则是人们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 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依据的是《婚姻法》等法律规范。

2、第一,教育法律关系是以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社会关系经过民法调整,成为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民事法律事实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体现民事权利义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