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裁定(上诉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判决和裁定的区别通俗
- 2、裁定和判决的区别
- 3、判决与裁定的区别
- 4、判决和裁定的区别举例
- 5、判决和裁定有什么区别?
- 6、判决和裁定有什么区别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通俗
判决和裁定有以下2个区别:1、概念不同。裁定书是诉讼文书,用来处理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判决书一般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2、是一种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应用写作文体。裁定书和判决书有适用的事项、作出的依据和裁定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但判决必须用书面形式。
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规定,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裁定和判决的区别
裁定和判决的区别如下:
1、判决是对事实进行认定与处理,裁定是适用于诉讼程序的;
2、判决的表现需要用书面形式,裁定既可以是口头上的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
3、上诉与抗诉的期限不一样(判决是十五天,裁定是十天);
4、一个案件中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只有一个,裁定有若干个;
5、两者作出的依据有所不同(裁定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判决依据的是实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判决与裁定的区别
一、表达意思不同
1、判决:建时代指官府断案,后指司法机关对审理结束的案件作出裁决;在体育比赛中,判决指裁判员作出的裁判决定。
2、裁定:指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
二、适用的事项不同
1、判决: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
2、裁定: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
三、作出的依据不同
1、判决:判决根据的法律是实体法,例如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2、裁定:裁定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举例
判决和裁定的区别有:1、判决一般解决的是实体问题,而裁定一般解决的程序问题,还有少部分的实体问题;2、对判决不服的,在上诉期内,都是可以上诉的,而只有一部分裁定是可以上诉的,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是可以上诉的;判决一般是依据实体法作出的,而裁定一般是依据程序法作出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判决书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五十六条 判决书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判决和裁定有什么区别?
判决与裁定的区别在于:
1、判决是对事实进行认定与处理,裁定是适用于诉讼程序的;
2、判决的表现需要用书面形式,裁定既可以是口头上的形式,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
3、上诉与抗诉的期限不一样(判决是十五天,裁定是十天);
4、一个案件中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只有一个,裁定有若干个;
5、两者作出的依据有所不同(裁定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判决依据的是实体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五条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判决和裁定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刑事程序问题主要有:诉讼期限的延展;中止审理;维持原判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驳回起诉;核准死刑等。人民法院用裁定处理的实体问题主要针对执行中的诉讼,例如减刑、假释等。裁定和判决之间的区别是:1、判决一般解决的是实体问题,而裁定一般解决的程序问题,还有少部分的实体问题;2、对判决不服的,在上诉期内,都是可以上诉的,而只有一部分裁定是可以上诉的,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是可以上诉的;判决一般是依据实体法作出的,而裁定一般是依据程序法作出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