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耕作制度与熟制的区别)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农作制度与耕作制度区别
- 2、什么是耕作制度?
- 3、标准耕作制度
- 4、耕作制度是什么意思
- 5、熟制、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 6、标准耕作制度分区
农作制度与耕作制度区别
三者的概述不同:(1)熟制的概述:一年在一块土地种植制度或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先后种植两种或两种以 上作物的种植制度。(2)耕作制度的概述: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农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种植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的总称。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
秦岭南北的地形地貌大不相同。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坡,秦岭以南是森林和盆地。两地农作物差异明显。北方耕地是田地,主要作物是小麦和杂粮,南方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又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有关的技术措施的总称。其主要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技术措施。
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一种规定。耕作制度包括了耕作方式、轮作制度、休耕制度、耕作时间、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规定。耕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耕作制度?
1、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方式的一种规定。耕作制度包括了耕作方式、轮作制度、休耕制度、耕作时间、施肥和灌溉等方面的规定。耕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2、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农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为农作物种植制度及有关技术措施的总称。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
3、耕作制度是为了实现农作物全面持续增产所采取的一整套用地与养地结合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制度包括作物布局,间套复种,、轮作、土壤耕作和施肥制度等一整套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耕作制度
标准耕作制度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环境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标准耕作制度是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的生态适宜性,分析作物构成和耕作制度的合理性,并适当评价耕作制度的变化趋势,确定适宜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耕作制度。
农用地分等采用的国家级参数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是根据我国气候分带即全国的大气候特点中气候条件(无霜期、活动积温、界限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条件和水源条件的显著差异,再结合区域的土地条件和技术条件划分标准耕作制度区。
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根据确定的重庆市标准耕作制度,一区指定作物为: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二区的指定作物为:中稻、油菜、玉米、冬小麦。(3)确定重庆市基准作物为中稻。
指定作物是指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农用地分等时需进行选择确定。指定作物选择的一般原则为:①反映本区生态特点的典型作物;②包括能进行区域之间对比的标准作物;③包括本区主要的习惯性大宗作物。
耕作制度是什么意思
耕作制度又称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
耕作制度意思是在这土地上一年种植成熟几茬庄稼。例如我们这里是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这不是制定的制度,也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们的耕作模式。这个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耕作百科解释: 耕作,指从事农耕。泛指农事。耕作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持续高产所采取的全部农田技术措施。它主要包括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施肥和杂草防除制度等环节。
熟制、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1、耕作制度的范围很大,包括种植制度等,其中种植制度中就包括熟制,农业作物的布局等等。
2、熟制:是同一块耕地上一年内收获的作物的季数。熟制与复种指数这两个概念区别不大,如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就是100%,一年两熟,复种指数就是200%,两年三熟复种指数就是150%。
3、复种指数和作物熟制无明显区别(一年一熟相当于复种指数为100%,一年两熟相当于复种指数为200%)。复种指数:一定时间内,同一片土地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作物熟制:一年内,同一块耕地上收获作物的季数。
4、复种指数与作物熟制有一定关系。中国复种指数已从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2%。中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
标准耕作制度分区
农用地分等采用的国家级参数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是根据我国气候分带即全国的大气候特点中气候条件(无霜期、活动积温、界限温度、降水)、地形地貌条件和水源条件的显著差异,再结合区域的土地条件和技术条件划分标准耕作制度区。
标准耕作制度属于农用地分等国家级参数,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中的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将甘肃省划分为晋陵丘陵沟谷区、渭北陇东黄土旱塬区、宁南陇中青东黄土丘陵区、盆周秦巴山区、河西走廊区、海北甘南高原 6 个国家二级区。
三级指标分区是农用地分等的基础,已有的如表5-3所列分区主要考虑了地形地貌特点,而现状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农用地指标分区就应考虑地质作用。
重庆市标准耕作制度可分为两大区域,第一个区域为渝中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和渝东北中山区,第二个区域为渝西方山丘陵区和渝东南低中山区,具体见图 3-9 和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