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法规与人情的案例(有关法律与人情的议论文)

2025-11-06 10:00:43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有哪些法律与情理相悖的例子?

1、法律与道德碰撞的案例: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

2、举个列子,有个自然人偷了公司的章,盖了个欠款条款,如果公司不能证明没有这个事实,那么公司要承担这欠款。这就是法律上的缺陷,法律讲究证据,而这其实也是容易出现不公平的漏洞。

3、最后,请时刻谨记康德的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我最敬畏的,一是天上的星星,另一个是道德法律。知法明理,敬法守法。只有如此,才不会完全被情理支配,依法办事,就不会出现问题。

4、没有办法良姨就去派出所自首,希望派出所能给希安一个身份证。后来听说希安当时去派出所希望能让良姨免除刑罚,但是良姨最终还是被判了刑。

5、恳求大家宽容她,不要让他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外面,但是,法律面前是公正和无情的,最后他还是被带走了。这种行为在道德层面看来是可以宽容的,毕竟是因为没有办法,但是在法律看来属于违法行为,是需要接受惩罚。

法不容情的例子

关于情与法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情是情,法是法,二者水火不相容,不可混为一谈。

法不容情 爸,你这样叫我怎么活下去?看到女儿憔悴的眼神,父亲平静的面庞冷起,泛起波澜,嘴角微微颤抖着,眼眶中泛起泪光,父亲叹气一声摇了摇头。

一次错误,不代表一辈子错误。男子涉嫌故意伤害罪,已经承受了法律的制裁。男子一时冲动给自己埋下苦果,法不容情,但法外有情。女子能够坚守等待他,民警帮助他解决问题。男子还有什么理由不改过自新,重新作人。

致使他人的财物受损,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补尝,这样的案例定为无罪。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可见:谁说法不容情?正因为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所有人,都能以法行事,社会才会变成真正的有情有义的社会。

上面是理论性的东西,具体的只能从你们立论中确定,你可以抛实际例子:缓刑的存在,量刑的波动性之类。

求法律与人情相悖的典型案例

即人情和法律之间的冲突。韩群凤这起事件是一场人伦的悲剧,亦是一场情与法的计较。法律亦无非人情。虽然在公众的呼吁和法官的裁决下,这位母亲很可能被轻判,但是两个少年的生命却永永远远地没有了。

作为执法者,我们必须摒弃私情,常怀为民之情,执行公正之法,才能在情与法中求得公正,情与法的天平才会永不倾斜。

“许霆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利用银行ATM机出错取了十几万,一审判了他无期徒刑,二审只判了他5年有期徒刑。这个就是根据实际情节量刑过重,法律讲求人情味的典型案例。

法律的经典案例

关于法治的经典事例有:郑宜栋 其主要事迹是1942年因家庭遭遇飞来横祸而债台高筑。半个多世纪以来,老人节衣缩食,67年里三度为父还债。世界上最贵重的不是黄金,而是诚信。

这4位学生犯罪时3位16周岁,一位15周岁,理应根据刑事责任年龄,追究他们应负的法律责任。

,早晨来上班,你过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2,路过菜市场,买了煎饼果子。他要约,你承诺,跟摊主形成买卖合同。来到所里,有个当事人来交代理费,没带够,给所里打了个条。当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