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不得志(不得志的诗句)

2025-07-26 16:39:4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不得志的文言文

1、描写不得志的古诗词 李白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

3、译文: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

4、表达郁郁不得志的诗词都有哪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白居易 (唐)【释义】同样是处于沦落落魄的处境,何必管对方是否是自己的旧识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满腔抱负却不得志的诗句有:《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不得志的诗句

1、不得志的诗句有: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2、贾生 唐代:李商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3、《咏史》魏晋·左思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4、《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郁郁不得志什么意思

1、郁郁不得志的意思是: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出处:《新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九:“(李密)岁饥,削木皮以食。变姓名为刘智远,教授诸生日给,郁郁不得志,哀吟泣下。

2、郁郁不得志 (yù yù bù dé zhì) 郁郁不得志 郁郁不得志 解释: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出处:《新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九:“(李密)岁饥,削木皮以食。

3、词目 郁郁不得志 发音 yù yù bù dé zhì 释义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啥意思?

1、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具体分析如下: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句为:行天下之大道。

2、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句为: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起分享,为百姓服务、做事,不得志的时候独善其身,遵循自己做人的 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原句是: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5、原文: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不得志是什么意思

不得志的解释[unsuccessful] 谓 志愿 不能实现或 欲望 不能满足 老五认为教民办学校是自己不得志 详细解释 谓志愿不能实现或欲望不能满足。

解释: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出自战国的《孟子·尽心上》。原文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得志:指实现志愿;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平生不得志,意思是一辈子不如意。

终不得志,汉语词语,意思是最终的志愿不能实现或欲望不能满足。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赵策四》。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为:如果得志,让人民遵从遵照;如果不得志,就自己走自己的道路。出自战国孟子及其弟子著《孟子》之《滕文公章句下》《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