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战(耕战军功)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耕战与耕织的区别?
1、亦作“耕犂”。耕田犁地。泛指耕作。耕战 [gēng zhàn]指农耕与战争。古代重视农耕和战争,并主张两者相结合。耕织 [gēng zhī]耕种纺织。犹言农桑。
2、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
3、商鞅变法是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为目的的。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将奴隶集中起来,将他们束缚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
4、耕组词:耕地、耕种、耕耘、春耕、耕读、中耕、耕牛、休耕、备耕、机耕、舌耕、退耕、耕畜、伙耕。
秦国耕战体制的开创者到底是商鞅,还是秦始皇?
商君是商鞅,秦国国王是秦孝公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商鞅和秦始皇没有关系。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是秦孝公时期的人物,而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是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继位后,广纳贤士,变法图强。
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没有商鞅也会出现张鞅、李鞅或者陈鞅等,天降大任于鞅人,苦劳心智和筋骨,用裂变之身开千年体制之先河。商鞅出生于公元前395年,活了57岁,是卫国国君的庶出,属于贵族的后代,又称卫鞅,挂公孙衔。
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分田地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教民耕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商鞅提出的基本国策,将贵族手里的土地收回,奖励给在战场上立功的将士。
2、“教民耕战”:是说分田地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 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平权衡”: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称锤;衡,称杆。就是说,统一了秤杆和秤锤的标准。
3、允许土地买卖)。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废井田 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5、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商鞅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耕战并重”强调了备战的什么原则
六是平战结合原则。把战争行动同平时的生产活动相结合,军队一边生产,一边保卫边界安全,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耕战并宣”,平战结合。七是整体性原则。强调战备必须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全面地进行备战。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有:第一,在战争的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斗思想,这也是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核心。第二,在作战的形式上,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要形式。
以天命观为核心的战争观。以“礼”和“刑”为治军基础。第二阶段:迅速发展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形成较完整的战争观。提出了若干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分田地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教民耕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商鞅提出的基本国策,将贵族手里的土地收回,奖励给在战场上立功的将士。
(1分)(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每点l分,共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教民耕战”:是说分田地鼓励农业生产,论军功授爵鼓励参军作战, 并且军民合一,闲时练兵忙时耕作。“平权衡”:权衡是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称锤;衡,称杆。就是说,统一了秤杆和秤锤的标准。



电话:18514096078
蒙ICP备20230035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