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假离婚有风险(什么叫假离婚买房)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假离婚”贷款买房都有哪些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投资性买房越来越多,各地也出台了诸多限购、限贷政策,为了应对这些政策,民间也出现了很多“对策”,假离婚就是其中之一。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他只是通俗的一个说法,一般指夫妻双方不是真的要离婚,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而离婚,这种做法钻了法律的空子,不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还会有相应的损失。假离婚买房应对警惕以下可能产生的后果(法律风险):第一,假离婚买房,离婚后所买房屋属于个人婚前财产;第二,假离婚属于欺诈行为,因此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第三,离婚时为明确约定财产分割,或约定的分割方案明显偏向一方的,若离婚后一方假戏真做,双方不仅不能恢复婚姻关系,还可能会承担财产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办理假离婚证贷款买房的后果是什么
一、办理假 离婚证 贷款买房 的后果是什么? 假 离婚 ,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做出离婚的意思表示。而为骗取国家房贷优惠政策的“假离婚”通常属于通谋离婚,即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 复婚 的离婚行为。 “假离婚”的实质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很可能通过制作各种虚假协议或者对自己的财产进行虚假申报,不仅损害 债权人 、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对国家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因此,对于当事人来说,“假离婚”的法律风险是很大的: 1.为消除房产、财产等记录,双方假离婚时往往会协议将房产、钱财划归一方所有,而如果假离婚弄假成真,一方将会受到损失。 2.当事人往往在离婚后并未达到此举的目的。“假离婚”多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而国家的制度和政策都处在不断变动与完善中,对此,当事人无法预料。 3.根据法律规定,在 离婚后复婚 , 结婚 前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认定为 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拥有房产等财产的一方不同意变更登记或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另一方将承担很大损失。 4.如果“假离婚”一旦被银行征信系统识破,将会降低信用等级。 相关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如果仅仅机械地按照 房屋产权证 书取得的时间作为划分按揭房屋属于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标准,则可能出现对一方显失公平的情况。根据《 婚姻法 解释(三)》第十条的规定,一方在婚前已经通过 银行贷款 的方式向房地产公司支付了全部 购房 款,买卖房屋的合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即在婚前就取得了 购房合同 确认给购房者的全部债权,婚后获得房产的物权只是财产权利的自然转化,故离婚分割财产时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相对比较公平。对按揭房屋在婚后的增值,应考虑配偶一方参与还贷的实际情况,对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补偿。在将按揭房屋认定为一方所有的基础上,未还 债务 也应由其继续承担,这样处理不仅易于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对性原理。婚前一方与银行签订 抵押贷款 合同,银行是在审查其资信及还款能力的基础上才同意贷款的,其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相对人,故离婚后应由其继续承担还款义务。对于婚后参与还贷的一方来说,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综上所述,本来国家制定出限制 买房 的政策就是为了社会公众的房产利益而自然不会允许那些为了占据资源以获得私人利益的夫妻用假离婚的方式来规避政策的限制,而这样做的后果会直接影响到夫妻后期的信用问题。
男子为买房假离婚有哪些风险
假离婚者 有的是真正办了 离婚手续 ,也有的是纯粹办了假的证件。办假 离婚证 者有开发商也有的是中介公司行为,花几千块钱办证,都是为了促销或解决购房者购房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根据现有楼市政策,“假离婚”至少想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为了规避 限购政策 ; 二是为了享受较低首付款比例(即按首套房来算); 三是为了享受相关税费优惠。 也就是说,即使新政越来越严,但“假离婚”似乎是针对新政绝佳的破解办法。严格的限购被轻易的突破。限购、限贷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无疑让楼市新政很尴尬。 因为买房而离婚,你真的不担心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么? 风险一:弄假成真是最大的风险 “婚姻是神圣的”早已是一种共识,然而,近年来中国楼市中为了买房卖房而导致“离婚潮”频现,让婚姻丧失了神圣感。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假离婚”,不影响夫妻情感和真实婚姻关系,但“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例子不胜枚举。 假离婚虽然是夫妻签虚假的 离婚协议 ,但当事人觉得它是假的,法律可不这么认为。因为只要夫妻俩表示 自愿离婚 ,对财产和子女等问题达成协议,在民政部门办理登记,离婚就是真实的,而且很难被撤销。这就是很多人弄假成真的原因所在。 风险二:“真离婚”之后可能会覆水难收 假离婚之前,夫妻俩通常都会承诺买了房就 复婚 。可一旦办完离婚手续后有人反悔,离婚基本上就已经到了覆水难收的境地。即使当事人可以向法院主张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配财产,但却必须拿出足够的 证据 来证明自己当初受到了胁迫或者欺骗,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然而,要证明这些该有多难啊!为了达到买房的目的,故意设计假离婚的夫妻往往会签一份内容特别明确、没有争议的离婚协议,把财产问题处理得既彻底又干净,生怕露出马脚,给买房造成阻碍。哪里会留下什么有力的证据? 风险三:被很多人忽略的信誉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在 离婚后复婚 , 结婚 前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认定为 夫妻共同财产 。而如果假离婚一旦被银行征信系统识破,将会降低信誉等级。 按照有关规定,房产管理部门如果发现购房人是假离婚,其享有的购房优惠将被取消,这样假离婚者不仅得不到好处,还在信用上大打折扣。 以上全文已经仔细的列出了男子为买房假离婚的风险有哪些,其实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的手段让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那些需要购入多套房产的夫妇,其实对于那些只需要购买一套房产的夫妇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做,也能规避上文中的风险。
假离婚买房法律后果有什么影响
假离婚买房的法律后果:1、假离婚是欺诈行为。如果确实有证据能证明夫妻双方是假离婚买的房屋,因此取得的按揭贷款买房的资格将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2、假离婚办理的离婚登记,如果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假离婚支持撤销离婚登记,婚姻关系将不能再恢复。3、假离婚买卖房屋,通过抵押房屋偿还借款的行为逃避税费,最终房屋买卖合同会被认定为合同无效,买房的购房款就给了卖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十二条
【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为了买房子假离婚有什么风险?
假离婚到底有哪些风险:
1、“假离婚”变真离婚
去年10月,蒋女士将前夫韩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分割韩先生名下的一处房产。蒋女士认为,她与韩先生是为规避限购政策办理了“假离婚”,离婚后并未分居,直到不久前两人发生矛盾才正式分手。她主张,韩先生名下的三居室虽然是办理“离婚”后韩先生以个人名义购买并办理贷款手续,但首付款是两人共同支付,贷款也是共同偿还,因此房子应属于两人共同财产。
然而,庭审中蒋女士未能就“假离婚”充分举证,也没能证明她曾参与出资购房,且二人在《离婚协议》中已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因此,法院无法采信蒋女士所述情况,无法支持她要求分割前夫韩先生离婚后所购三居室房屋的主张。
虽然夫妻两人约定的是假离婚,但两人既然领了离婚证,从事实和法律层面来看,就是真离婚。
2、年纪太大离了可能也“白搭”
小夫妻假离婚买房,弄假成真的案例太多。有些小夫妻不愿意去冒这个险,但又想钻个空子享受首套房的优惠,于是由长辈出面,老爸老妈假离婚买房。
年纪大的人买房,想获得首套房贷款的待遇并不容易。房贷的最长年限可以达到30年,但个人的贷款年限受到贷款人年龄的影响。贷款人年龄越大,可贷款的年限就越短,贷款的压力也就越大。年龄如果太大且还款能力不佳,银行很有可能拒贷。
当然,也有人通过增加共同贷款人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以假离婚的父母中任意一方的名义贷款买房,在共同还款人中加上子女的名字。但也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因房屋产权出现纠纷,或继承人之间因遗产处理问题发生纠纷的几率大大增加。
3、贷款额度不是你想要就会有
用假离婚来购买超出限额的房产或是获得贷款优惠,结婚协议上往往会出现一方“净身出户”的情况。比如为了让丈夫名下无房,符合首套房的优惠条件,小夫妻两个的离婚协议上注明房子票子车子孩子全归女方,男方名下啥财产没有了。这种情况丈夫买不买得了房子还真不一定呢,因为还贷能力是银行审批贷款时考虑的核心问题,没有财力很可能让银行拒绝放贷。
4、假离婚后复婚婚后财产有可能变成一方的个人财产
前一段婚姻法律关系解除时,归属于一方的财产,复婚时已作为一方的婚前财产,而不再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一方离婚后,复婚前购置的财产很有可能变成一方的个人财产,从法律上来看,已经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