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什么是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

2025-09-22 04:54:11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很多人都是非常关注一些假期的,假期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休息游玩,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都属于假期。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1

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比如春节、五一、十一、清明、中秋等。休息日是一般指星期六、星期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必须保证每周休息一天。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加班应补工资而不是扣工资。

周六周日算不算法定休息日

不是。休息时间是指法律规定劳动者不必进行生产劳动,而由自己自行支配的时间。根据《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劳动者享有休息时间主要包括工作日的间歇时间、每周公休假日、法定节假日、职工探亲假、年休假等。

对于职工休息时间,《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休息日。

劳动部《关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规定:企业根据所在地的供电、供水和交通等实际情况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后,可以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也就是说,周六周日休息不是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只要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就符合法律规定,可以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法定休息日加班,公司不给加班费算合法吗

不合法,双休日加班可以用调休的方法来补偿而不给加班费,法定休假日无论是否安排补休都必须支付原工资300%的加班费。

因为法定休假日如国庆、春节、清明、中秋等是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的,人们从事一些特定活动如团圆、祭祖等也要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才有意义,这些日子里加班,即使补休,弥补得了身体上的疲劳,弥补不了精神上的损失,所以加班费怎样都要给。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2

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有什么区别

双休日是指一般都是在周六以及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不是法定节假日,是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休息时间,它是常规的休息时间。

法定节假日是指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等。企业一般实行月薪制,不涉及私企对双休日配发工资问题。

具体区别如下:

一、概念不同

双休日是休息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七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

二、支付的.加班工资不同

法定休假日加班的,企业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应首先安排其补休,补休时间应等同于加班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三、时间不同

双休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整每周的休息日期,而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固定的日期休假。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双休日历史发展:

1、1994年以前:我国法定的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八小时,每个星期要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上班族只能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放在周日干,那时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

2、1994年3月1日:实行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即“1+2”休假制度。每逢大礼拜,就可以休息两天,而在小礼拜就只休息一天。1994年3月5日,一个星期六。这是我国新工时制实行的第一个休息日,人们感到了一个不小的“解放”。

3、但显然人们对当时第一个五天半工作日还不习惯,当时一家报纸有这样的新闻:轮到第一个双休日(当时是隔周休息一个星期六),全市有几十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赶到单位。另一个不适应表现在人们对双休日的利用方面。有些人在第一个双休日里并没有觉得特别轻松,倒是觉得很没意思,呆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4、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签署了国务院第174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即“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规定从当年的5月1日之后改为每周工作时间40小时,即家喻户晓的双休日工作制。

5、新工时制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同时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过渡的作用。星期五成了周末,电视台也纷纷调整节目编排,每逢周末,安排许多综艺娱乐、文艺晚会之类的节目。社会上增加了花样繁多的双休日活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双休日制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和提高,给商家也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6、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的概念是在国办发[2000]46号文件下达后才明确提出的。

7、2008年,五一长假在实行了十年后被取消,相应的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中国传统节日。放假总量较之前增加了一天。

8、2013年5月1日,是我国双休日制度实行的第18个年头。是双休日制度的推广和实行时期。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3

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呢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对于法定节假日,有三种类型:

1、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即无论种族,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国籍等一系列的属性全国所有人均能享受假期的节假日,全名节假日有新年即元旦、春节(正月前三天)、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定节假日是十月1、2、3,放假7天是调休的结果不是法定节假日)。

2、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般是针对特定身份的,例如,建军节,只针对现役军人放半天假;同理,妇女节也只是妇女放假半天,此外还有儿童节和青年节。

3、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不同的少数民族规定的节假日也不一样。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怎么算

为了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国家对于法定假期作出了强制的规定,在劳动法中对于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有相应的加班费计算标准,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即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为日平均工资的三倍。

休息日的加班工资为日平均工资的双倍,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不少朋友都觉得,现在其实找一个有双休的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就身边的情况看,很多公司实行单休,下面看看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1

法定公休日是二天.国家规定的是5天8小时标准工作制.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

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另外,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我国传统的农历重阳节等其他节日,也不放假。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2

1、双休日是指一般都是在周六以及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不是法定节假日,是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以外的休息时间,它是常规的休息时间。

2、法定节假日是指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等,企业一般实行月薪制,不涉及私企对双休日配发工资问题。

3、概念不同双休日是休息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七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规定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

4、支付的加班工资不同法定休假日加班的,企业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应首先安排其补休,补休时间应等同于加班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5、时间不同双休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整每周的休息日期,而法定节假日是国家规定的固定的日期休假。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劳动法》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什么是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日3

1、概念上的不同。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休日是指一般都是在周六以及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包括大人工作休息以及小孩学习休息。

2、工资上的区别。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应首先安排其补休,补休时间应等同于加班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时间上的区别。一般休息日在每个双休日,而法定节假日是根据不同节日来定的,一般国庆,清明等,而且国庆3天节假,而清明1天,与周末连休。

扩展资料:

2022法定节假日:

一、元旦: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1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2021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

二、春节:1月31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六)、2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

五、端午节:6月7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3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法定节假日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另外,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我国传统的农历重阳节等其他节日,也不放假。

[编辑本段]调整内容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编辑本段]体现原则

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编辑本段]法律条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定节假日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天)、端午节(放假一天)和中秋节(放假一天)。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另外,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我国传统的农历重阳节等其他节日,也不放假。

[编辑本段]调整内容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编辑本段]体现原则

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编辑本段]法律条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 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哪几天

一年法定节假日包括:

1、元旦节(新年元月1日,放假1天) ;

2、春节(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

3、清明节(4月5日,放假1天);

4、劳动节(5月1日,放假1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放假1天);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放假1天);

7、国罄节(十月一日到三日,放假3天)。

此外,还有9个不放假或针对部分群体选择性放假的法定节假日:

——综上所述,一年的法定节假日共有15个,其中放假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