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制度(刺史制度设立的最初目的是)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刺史制度内容及作用
- 2、刺史制度是哪个朝代
- 3、什么是刺史制度?
- 4、刺史是哪个朝代设置的
刺史制度内容及作用
1、至此,刺史制度已与汉武帝时的监察制度有了本质区别。刺史制度的意义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以强化中央集权。在刺史制度产生之初,是有着显著作用的。
2、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故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护皇权,澄清吏治,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刺史这个官职本身的薪酬不高,但是他却可以监察那些拿着高薪的大臣。被皇帝任命为刺史之后,刺史就要开始工作了。
4、刺史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和官僚监察制度重大创新和发展,刺史的出现帮助古代的最高统治者改善了官场风气,但是其也带来了不小的弊端。
5、刺史制度的形成 提到汉朝的政治制度,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汉承秦制。刺史制度亦是如此,他作为中央对地方所实行的监察制度之一,可追溯至秦朝的监御史制度。
6、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刺史制度是哪个朝代
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这是汉朝刺史的雏形。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正式形成。
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等。制度意义 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唐朝的刺史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太守,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西汉中后期刺史制度是对以前监察制度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目的 :维护皇权,澄清吏治,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法: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昭宣注重整顿吏治、断理冤狱,因而对刺史制度格外重视,这在刺史的选拔任用方面尤其突出。
什么是刺史制度?
1、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2、制度意义: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3、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
刺史是哪个朝代设置的
1、刺史制度最早出现于汉朝。刺史制度诞生于公元前202年~220年的汉朝,汉代刺史制度是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汉代。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汉代刺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刺史、州牧的地方官化是东汉政权瓦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3、东汉建武十八年(42),依旧制再改为刺史,但只设十二人,州一人,余一州隶司隶校尉,变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为各有驻地;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
4、是西汉汉武帝时期首创。汉武帝划13个刺史部,大致就是东汉各州的区划,每年定期派刺史大人去体察大众苦乐,父母管的名声等等。后来,在东汉刺史地位提高,基本上成了一个州的核心,而且变成常驻的职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