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不关心法律(不关心社会)

2025-08-23 10:20:4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法律格言涵义的阐释

1、法律格言说:“不知自己之权利,即不知法律。

2、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主体对所享有的权利有自主处分的能力,即主体对法律权利有依法选择性。③法律权利总是与法律义务紧密相连,没有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不可能存在。

3、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人们学法、知法、守法是为了保护自己……法本身的功能就是鼓励人们学法。

4、格言释义 这句格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项原则:「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要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这一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

5、法律对人所不知晓的事项,并非不得规定义务。如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即是对不知情的所有权人强加了不得向善意受让人主张所有权的义务。故B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6、法治国家,权力屈从法律;专制国家,法律屈从权力。被告人是否有罪,不取决于他是否认罪,而取决于是否有证据证明他有罪。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为什么我会对法律感到害怕?

1、可能是你曾经做那件事的时候处在了犯罪的边缘,而你这个人自制力比较强把自己拉回来了。但这件事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所以你现在才会总害怕自己犯法。

2、法律有啥怕的,只要你遵章守纪,就是被法律保护的。

3、可能是因为你你自己本身性格里就有一些内向的因素,在里面虽然是并没有做错事,但是很害怕警察就跟我害怕老师是一个道理的,虽然我并没有做错事,但是我见到老师就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这个害怕可能是起源于一种陌生感。

4、因为法律是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并保护人民的利益。

5、这要根据个人情况吧,只要是公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不怕违法。因为你是一个守法公民。另外自己可以多学习法律知识,人如:宪法,刑法,民法,经济婚姻和法律相关的问题都应该多学习。

6、很好理解啊,就是让你不要触碰法律的底线!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肯定是不能挑衅法律的。

长期不在家,对父母不关心可以继承遗产吗

所以不赡养父母的子女,虽然有法定继承权,但是有可能分不到遗产。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法律分析】子女没有赡养老人,可以分到遗产。

不一定,不赠养老人不一定分得到遗产。因为法律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所以不赠养老人的有可能分不到遗产。

虽然女儿对父亲未尽赡养义务,多年也未和父亲有联系,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时,全由父亲弟弟照料,但父亲弟弟由于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还存在的原因,即使在父亲死亡之后,父亲弟弟也不能申请主张自己的继承权继承其哥哥的遗产。

子女是父母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子女不赡养父母的情况符合《继承法》第七条的情况下,才会丧失继承权,否则在父母去世时都享有继承权。《继承法》第二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你好,不能,但是可能会少分。一般来说没有丧失继承权的话,在遗产分割时都会分的。只是可能会根据是否赡养等实际情况,尽到主要赡养义务的适当多分或未尽赡养义务的少分。所以,没特殊情况的话,财产继承不会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