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噪声聋(噪声聋属于什么因素所致)

2025-10-16 10:56:2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噪声聋特点

噪声聋(noise deafness)长期接触噪声,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一种职业性耳科疾病。噪声聋的发生是噪声对人 体听觉器官长期慢性影响的结果,表现为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临床表现工人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短时间内听力不能恢复,如果在该环境、下再继 续下去,就会加速耳蜗由功能性改变发展到器几 质性病变,表现为永久性听团位移。 长期在高分贝噪声污染严重的生产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离开噪声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更多的小时才能恢 复听力,这就是听觉疲劳。

如果听觉疲劳的劳动者再继续接触噪声,内耳感觉器官便会产生退行性病变,出现再难恢复的听觉疲乏。这就 是劳动者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长期接触高分贝噪声污染而引发的职业病噪声聋。

如果非常严重时,噪声聋有可 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劳动者的听力完全消失,终成残疾。

噪声引起听力损失特点,初期表现为高频段 30。。Hz 至 60。。Hz 听力下降,耳蜗基底部组织细胞受损变性、 坏死,随着病情加重,向语言频段 500、1000、2000Hz 发展,最终导致耳蜗大部或全部,尤其是当顶部受损时 就会出现明显语言听力障碍,称为噪声聋。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呢?

职业性噪声聋(noisedeafness)是由噪声引起感应性耳聋。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是噪声对人体听觉器官长期慢性影响的结果,表现为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噪声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过程和环境中,噪声聋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噪音性耳聋判定标准是什么?

最新版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将听力损害划分为观察对象及噪声聋,噪声聋又分为三级,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其中观察对象是指:双耳高频听力损失大于40dB(HL)轻度噪声聋是指:较好耳语频26~40dB(HL)中度是指41~55dB(HL)重度则指大于56dB(HL)

什么是噪声聋?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噪音是指人们在休息、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需要或不想听的声音。噪音在许多方面对人体有害。除了损害听力还会引起精神、情感、心理和身体的各种变化导致职业紧张。噪声对人体最重要的慢性损害之一是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驾驶公共汽车和卡车尤其是柴油车有20多年耳聋的危险。轻度噪声性耳聋主要表现为:首发症状为耳鸣脑中嗡嗡作响逐渐听力下降。看电视和听收音机往往需要放大音量听不到手表的声音觉得打电话不方便还经常觉得对方声音低甚至听不见。如有上述部分表现且无耳外伤未注射过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应尽快到职业病医院诊治查明原因。

预防知识:如何防治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高噪声而引起的一种职业病,因 而可采取下述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噪声对人体造成损害。(1)控制噪声源由企业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髙机械设备的加工 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者大大降低发声体的 声功率。例如,用无声的液压代替髙噪声的机械撞击。再如,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正确校准中 心,使动态平衡等。(2)控制传播途径主要是阻断和屏蔽声波的传播或使声波传播的能量随距离衰 减。一是厂区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工作场所与噪声较低的工作场 所、生活区分开设置,以免互相干扰;对于特别强烈的噪声源,可 设置在厂区比较偏僻的地区,使噪声最大限度地衰减。另外,把各 工作场所同类型的噪声源(如空压机或风机等)集中在一个机房 内,防止噪声源过于分散,减少污染面,便于采取声学技术措施集 中控制。二是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如利用山冈、土坡、树木草 丛和已有建筑屏障等有利条件阻断或屏蔽一部分噪声向接收者的传 播。三是采用隔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强度,如将高噪声设备用 吸声材料将其包裹。(3)佩戴防护用品接触噪声环境作业者应佩戴听力保护用品,如佩戴防噪声耳 塞、耳罩或防声帽等。

噪声聋为是否属于物理因素造成的职业病?

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而且是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之一。

噪声聋长期接触噪声,引 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一种职业性耳科疾病。噪声聋的发生是噪声对人体听觉器官长期慢性影响的结果,表现为感音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

听觉疲劳的劳动者再继续接触噪声,内耳感觉器官便会产生退行性病变,出现再难恢复的听觉疲乏。这就是劳动者在从事生产活动时,长期接触高分贝噪声污染而引发的职业病噪声聋。如果非常严重时,噪声聋有可能导致永久性耳聋,劳动者的听力完全消失,终成残疾。

由于耳蜗损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的方法如下:

个人防护: 对于从事爆震职业者,应加强预防知识的宣教,以便发生急性事故时不至慌乱。平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缺乏防护材料而预知即将遇到爆震时最简单的防护方法是用棉花球塞于耳道内。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两小手指分别塞入两侧外耳道口内,急时卧倒,背向爆炸源,采用张口呼吸可减轻受伤的程度。耳塞隔声效果一般可达20~35dB。耳罩隔声效果高于耳塞,可达30~45dB,但使用不便。棉球塞耳可隔声10~15dB。

健康监护: 对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均应进行就业体检,在职业档案内建有听力记录,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噪声敏感者和早期听力损伤者。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处理,如加强个人听力防护措施,对症治疗或调离噪声作业环境等。同时,将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1000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及有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均列为职业禁忌征。

个人听力防护措施 :在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必须一进厂就有个人的听力防护,包括配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