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决定案件法律(决定案件法律规定)

2025-09-15 19:10:2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刑事诉讼法中裁定和决定和判定有什么区别?

1、刑事诉讼中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判决只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而裁定既解决实体问题,也解决程序问题。判决是对案件实体问题的处理,刑事诉讼中的判决即是根据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作出的结论。

2、法律主观:刑事诉讼中判决裁定的适用条件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刑事诉讼是裁定适用的范围包括自诉刑事案件、自诉刑事案件、终止审理案件、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的案件等。

3、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民法院的判决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终结时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裁判。其表现形式为法院的判决书。如民事判决书和刑事判决书,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体现。

4、判决和裁定,虽然都是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作出的一种决定,两者都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3点:两者的适用事项不相同。

5、不同于判决和裁定,决定一经作出,立刻发生法律效力,没有上诉和抗诉的问题,但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于某些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和申诉。决定与判决和裁定相比,有以下不同:适用对象不同。

6、裁定与判决的明显区别有: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作出的依据不同。

行政案件结案的法律依据

法律主观:行政案件结案条件:决定不予处罚的;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履行的;行政处罚等决定已执行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无法执行或者无需执行的。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行政案件具有: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达成调解、和解协议并已履行的;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且已执行的等情形,应当予以结案。

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法律分析:行政案件结案条件:决定不予处罚的;达成调解协议并已履行的;行政处罚等决定已执行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无法执行或者无需执行的。

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时限规定目前,国家有关法律没有对结案作出明确的规定,有的是部门作出了规定。但一般情况是在三个月内结案。如果有诉讼的,是另当别论。不同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处理不同的行为时的规定不一。

法律分析: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结案:(一)作出不予处罚决定的;(二)适用调解程序的案件达成协议并已履行的;(三)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且已执行的;(四)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转为刑事案件办理的。

决定再审的案件执行怎么处理

1、案件再审后原执行如何处理 以再审判决书为准,原判决与再审判决结果不同的,即行废止(再审判决会撤销原判决)。

2、法律主观: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5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裁定由院长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3、法律主观:法院决定再审后,再审期间不停止原判决的执行。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4、按照再审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提审、指定再审或自行再审的裁定,该裁定中还应包括中止原裁判执行的内容。决定再审后,是中止原裁判的执行,而不是撤销原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