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行政区划(西汉行政区划地图百度贴吧)
电话:18514096078
汉、唐、宋、元各朝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从高到底各是什么?
1、宋全盛时期有4京府,30普通府;京府属于第一级行政区划,由中央直辖;普通府则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其地位高于州,属于路。元代设有33个府,为第三级行政区划,地位高的直接隶属于省,一般隶属于路。
2、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65年),魏国在地方行政区划上承袭东汉,仍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在全国设有12个州、91个郡国。
3、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省:在古代,省指天子所居之所,宫禁。唐有三省六部,“尚书省”为其一。
4、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5、古代府是正五品行政级别,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6、古代地方官职概述: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
汉武帝时候的西汉版图到底有多大,包括现在的哪些国家!
1、汉武帝时期,其疆域包括现在的朝鲜,越国国土,同时也包括中国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地的土地。汉武帝时期,对外攘夷拓边,将汉初的两百余万平方公里拓展到四百余万平方公里。
2、到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恢复了对“西南夷”的开拓,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汉朝在此陆续建立了七个郡,将西南边界扩展到今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现在的西南基本包括在内,还有云贵高原、缅甸,都成为汉朝的领土。”葛剑雄说。
3、汉武帝时期的国土面积是609万平方公里。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代的州大致相当于什么行政区划?
1、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只是郡、县两级,郡太守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不必通过州一级。中国历史上“州”的演变:中国的古文字中,“州”的本意是指被水环绕的陆地。
2、古代州、府、郡、县中,县为最小行政区划,其次是郡,州、府等级相当。和今天现在的行政区划对应的,州、府对应省;郡对应地级市;县与县对应。
3、州在中国古代的行政级别是逐渐降低,从开始汉朝的一级行政区下降到了清朝的三级行政区。但绝大多数时候处于二级行政,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4、到东汉时,州已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形成了州、郡、县三级制,之后各朝沿用这一体制。
5、西汉(郡国并行制):郡(侯国与其同级)按级下辖 县—道—邑。东汉(州制):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分理全国十三 州,中国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6、直隶州有属县 ,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 。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直隶州和州的长官都称为知州。东汉十三州一部。
西汉行政区划的官制
汉承秦制,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各遣刺史一人以六条察事。此时的州还只是行政监察区域,不是一级行政地方。 郡一级设太守、都尉、监御史三官,各领郡内政务、军务、监察之事。
郡、国是西汉的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后改称太守。国的最高长官称“相”。县是第二级行政区划,除一般的县外还有侯国、太后公主等的汤沐邑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的“道”。
选举制度: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古代行政区划
1、从汉到南北朝末,州基本上是监察区,有时也是行政区,不过从南北朝起,州的范围渐渐地缩小了,在唐代,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州,是行政区,宋元所谓州,则与唐代基本上一致,明清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
2、县: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或县级市,有时也相当于现代的市辖区。 州: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地区、州或直辖市。 道: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或自治区。
3、每一个朝代的行政区划分都略有不同。秦朝的行政区由小到大为:亭(里)、乡、县、郡。汉朝时在秦朝的基础上,于郡上面还加了一个州,即为亭(里)、乡、县、郡、州,一直延续到隋朝,到了唐朝出现了变化。
4、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5、郡和县 郡和县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行政区划,春秋时期,秦、楚、齐、吴等国开始设县,秦国和晋国开始设郡。最初,郡和县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县多在内地,而郡则在边疆。
西汉与东汉之间有哪些州?
1、汉朝的十三个行政区是:朔方、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扬州、荆州、益州、凉州、交趾。
2、西汉有十三州,并另设司隶校尉部,管理 畿辅及其附近地区。东汉也有十三州(包括司隶部,又称“司州”),献帝时又增置雍州,改十三州为十四州。
3、你多算了一个雍州,两汉大部分时间都没有雍州,王莽时期还有东汉末年起才有这一州。西汉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朔方、交趾共十三个刺史部,外加司隶校尉部,一共是十四部。
4、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吴有三州,而蜀只有一州。西晋初年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末年增至二十一个州。南北朝时,州的范围逐渐缩小,南北方合计有五六十个州。
5、东汉全国十三个州: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交州,幽州。这13个州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州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