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法院立案后的流程怎么走)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法院立案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法院立案的标准有三个: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和属于自己管辖。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该符合以下的条件:1、申请或者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2、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者是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3、申请执行人在法定的期限之内提出申请;4、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的内容,并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5、义务人在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之内没有履行义务;6、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②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
③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④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
⑤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⑥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规定的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以及侵占案。对于这些案件,只有被害人或者在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提起告诉时,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碍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以及属于刑法分则第4章、第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对于上述所列八项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在审理自诉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告人还犯有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罪行,则应将新发现的罪行另案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
法院立案流程
法院立案程序有哪些
一、立案大厅办事流程:
第一步,将起诉材料交法官审查(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第二步,按法官的安排,持缴费通知书到交费窗口交纳诉讼费用;
第三步,持交费回单到原法官窗口办理立案手续,领取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传票等材料。
执行案件立案流程与上述步骤基本相同。
二、起诉必须具备的材料(全部资料均应提供A4纸格式)
(一)民事、行政诉讼案件起诉应当提供:
1、民事、行政诉状,诉状中须注明双方当事人的联系电话或方法;
2、原告为个人的,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原告为单位的,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立案时需提供身份证或营业执照原件供核对);
3、起诉证据复印件(按被告的人数增加一份提供),并将起诉证据登记做成《证据清单》(亦按被告的人数增加一份提供);
4、按被告和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起诉证据复印件的副本和证据清单副本。
其中离婚案件必须提供:
1、结婚证、结婚申请书复印件或事实婚姻关系的证明;
2、须法院分割处理的争议财产清单(包括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
其中行政诉讼案件必须提供:
1、证明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有关证据,起诉被告不作为的,必须证明原告已经向被告投诉或提出申请。
(二)执行立案应当提供:
1、执行申请书;
2、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复印件;
3、由主办法官填具的《结案联系单》等证明法律文书已生效的材料(调解结案的无需提供《结案联系单》);
4、可以一并填写《请求采取强制措施申请书》、《请求调查被执行人财产申请书》。
(三)支付令立案应当提供:
1、支付令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为单位的,须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3、被申请人身份情况证明;
4、证据清单一份和证据原件;
(四)公示催告立案应当提供:
1、公示催告申请书;
2、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为单位的,须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3、有关证据材料。
法院立案条件
法院立案条件分为民事诉讼立案和刑事诉讼立案。
【法律分析】
民事诉讼立案条件如下:1、起诉状格式数量符合规定;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3、有明确的被告;4、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刑事诉讼立案条件:1、起诉书的格式数量应符合规定(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诉书五份);2、属于本院管辖;3、附有拟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目录,4、证据目录上所载明的主要证据复印件齐全;5、有随案移送的赃款赃物的,赃款赃物要与清单相符;6、有随案移送的其他材料的,移送材料要与清单相符。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不影响同一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
法院立案的基本条件
法院立案的条件如下:
1、具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
3、属地管辖。即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