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关于法律学知识点的信息

2025-10-05 11:16:4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司法考试《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本体知识点

(3)正义论。(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士认为:法乃善良公正之艺术。) 从法本身理解法的有:(1)规则论。(一般认为法是一个逻辑上自我满足的规则体系。)(2)命令论。

(3)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也就是说,法的价值的研究不能以现行的实在法为限,它还必须采用价值分析、价值判断的方法,来追寻什么样的法律才是最符合人的需要的这一问题。

实体性原则是直接指涉及实体法问题(实体性权利和义务等)的原则,例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中所规定的多数原则属于此类。

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执行法的调整职能的法律关系,它所实现的是法律规范(规则)的行为规则(指示)的内容。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

法的本体论是指探索和阐释法的本原即法的存在的必然性及存在的根源等问题的法哲学理论。

法的效力的含义 法的效力,即法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来行为,必须予以服从的一种法律之力。法律有效力,意味着人们应当遵守、执行和适用法律,不得违反。

法律知识点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2、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区别是:(1)侵权行为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违约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2)侵权行为侵犯的是绝对权,违约行为侵犯的是相对权;(3)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违约行为的责任仅限于财产责任。

3、法律分析:法律的知识点只要有立法权,民事规范,刑事规范等。

4、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承担者。民事主体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分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一)自然人自然人是民事主体之一。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的人。

5、中小学生法律知识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

6、刑法常考点第十四讲,法律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错误)。包含:误以为自己行为违法,实际合法,当然无罪。误以为自己行为合法,实际是犯罪。分两种情况:(1)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成立犯罪。(2)没有违法认识可能性的不成立犯罪。

2020法考备考知识点【法理学】:法的特征

1、而且,法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主要以制定法的形式存在,且法律规范内部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制定或认可是创制法的两种重要方式。

2、法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一是普遍有效性,即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或约束力。二是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也表现为普遍平等对待性,即要求平等地对待一切人,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法有五大特征:法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规范。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规范。

4、法律性:法律行为由法律规定、受法律调整、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 意志性:由人实施并由人的意志支配和控制,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认同和选择。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关系的主体

法律分析: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及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国家四种。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法律关系一般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等构成。(一)法律关系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一般情况下,法律关系主体通常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被叫作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被叫作义务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权利能力和相应的行为能力。

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国家三大主体。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法人包括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公民,自然人。这里的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机构和组织,法人。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责任释义

法律责任是指由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的产生会导致不利后果。法律责任是对法律权利的救济措施,体现了国家权力。法律责任能够促使义务的履行。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和被解释的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司法解释:(1)两高的司法解释在公布后的30日内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对因违法、违约或法律规定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认定、追究、归结以及减缓和免除的活动。

责任行为能力(简称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 公民的行为能力问题,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